导论

导论

在奥古当丁的作品中,《杜尔西提乌斯的八个问题》比较特别,它几乎全都是由他以前作品的摘录构成。该作品写于425年,是对杜尔西提乌斯(Dulcitius)转给作者的八个问题的回复。杜尔西提乌斯是一名保民官,霍诺留斯(Honorius)皇帝派他来实施针对多纳图教派的法令。[1]在《订正录》Ⅱ,65奥古斯丁说,考虑到该作品比较特别,除了问题5是全新的,问题1—4、6—8都只有部分内容不是摘录,所以他原本没打算把它列入他的作品集。奥古斯丁在开场白里解释说,他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回复杜尔西提乌斯的问题,是因为不这样回复对他来说工作量太大(当时他已是70出头的高龄),而且无论如何,对收信人也没有更多的益处。

相比于《答辛普里奇的问题汇编》,奥古斯丁在本作品中似乎完整地保留了收信人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杜尔西提乌斯出于公职的需要,对圣经很熟悉,对神学问题也有所涉猎。他的一些问题具有持久的重要性。第一个问题就属于这样的问题。杜尔西提乌斯问,地狱的折磨对那些受洗之后又犯罪的人是否会终止。他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些折磨其实不是永恒的,他引用了两节经文,《马太福音》五章26节和《哥林多前书》三章15节,作为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但第三处经文,即《马太福音》一章25节,他觉得有点模棱两可。奥古斯丁引用《信心与行为》14,23—16,29以及《论信望爱》(《手册》)18,67—69回答他。他研究保罗《哥林多前书》三章11—15节充满奥秘的经文——他在另外地方集中讨论这个问题[2]——得出这样的结论:仅有信心不足以得救,还必须加上出于爱的行为;地狱的火是永恒的,那些在地狱里受苦的人就是在那火里永远受苦;某类净化的火,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隐喻的,等候那些离开了此世的好却仍依恋那些好的人。最后的总结他是专门为杜尔西提乌斯写的,他告诫说,那些受洗后又犯重罪的罪人,对他们的爱不能抵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六章9—10节以及《以弗所书》五章5—6节的严厉教导:上帝的国是向他们关闭的。

杜尔西提乌斯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为死者灵魂献上的祭品的价值。奥古斯丁引用了《对死者的关照》1,1—2以及《论信望爱》29,109—110作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压力在于,唯有那些世俗生活既不特别好也不极端坏的人才会从这些祭品中受益。反过来,对真正良善和真正邪恶的人,这些祭品没什么益处。因此一个人所过的属世生命决定了为死者所献之祭品的价值。奥古斯丁忽略了杜尔西提乌斯在问题后所附的评论——即,在有些人看来,如果死者的灵魂能够自己为自己献祭,好过依赖于别人为它献祭。

第三个问题有两部分:当主来临时,他是否会即刻审判?那些被提到云里与基督相遇的人,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所描述,是否必须先经历死亡?奥古斯丁肯定地回答了第一部分问题,简单地参考了信经。关于第二部分,他转向他的书信193,9—13,在那里他承认,圣经和信经有经文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要死(或已死,比如以诺和以利亚),也有经文认为复活前必然先死,他无法将两者统一起来。耶利米在他写于390年代中期的书信59,3解释了《贴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认为它是指,有些人确实可以避免死,他们完整的身体就会得荣耀。奥古斯丁应该非常了解耶柔米的信,但他没有提到它来支持他自己也倾向的这种观点。

第四个问题,杜尔西提乌斯问,大卫在《诗篇》112篇2节为何会预言正直者的子孙将被称为有权的和有福的,而事实上义人和不义者都有被咒诅的子孙和被祝福的子孙。奥古斯丁的回复摘自一篇布道书,是他对《诗篇》111[112]2—3节的解释,本质上是告诫,不要在今世对谁受咒诅谁得祝福作出草率的判断。

对杜尔西提乌斯的第五个问题,奥古斯丁特意为他作了回答,没有从现存的作品中摘录,所以他把它放到最后,然后直接跳到第六个问题,关于《撒母耳记上》二十八章7—19节巫师的问题。他在《答辛普里奇的问题汇编》Ⅱ,3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里又重述了那个回答。最后他补充说,写了《问题汇编》之后,他在《使西拉智训》里发现又一处提到巫师故事的经文。

杜尔西提乌斯的第七个问题问,既然撒拉只是勉强避免了与亚比米勒发生关系,而与法老其实已经发生了关系,如《创世记》二十章2—4节以及十二章14—20节分别记载的,那怎么可以说她避免了羞耻?奥古斯丁先是基于《以斯贴记》二章12—13节,说她很可能并未与法老同房。关于亚比米勒,他简单地回顾发生在附近毛里塔尼亚·西提芬西斯(Mauritania Sitifensis)的一件事:一个人被梦阻止,未与他所绑架的寡妇发生关系。然后,奥古斯丁从自己的作品《答摩尼教徒法斯图斯》ⅩⅩⅡ,33引了一段较长的话(ⅩⅩⅡ,33—40),为撒拉的丈夫亚伯拉罕辩护——他似乎使撒拉处于有失体面的境地。引文详尽讨论了这两件事,基本上是按寓意把这位先祖道德上可疑的行为——至少表面上看来如此——解释为正当行为。粗略看,奥古斯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前半部分是新材料,是注经和轶事的奇妙结合,目的是为了维护这对先祖夫妇的尊贵和体面。

杜尔西提乌斯的第八个问题是,运行在水面上的上帝的灵,如《创世记》一章2节所描述的,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格,还是某个低一级的灵。奥古斯丁的回复出自《〈创世记〉字疏》Ⅰ,5,11—7,13,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圣灵,并且提出可能的解释,为何可以说圣灵运行在水面上——这里的水是一个符号,表示创世之初,或者未皈依的因而是变动的灵魂。然而,圣灵运行在这未完成的事物上,这不是指位置意义上,而是指爱和权能意义上说的。既然《创世记》一章2节提到了圣灵,奥古斯丁发现,如他在《忏悔录》ⅩⅡⅠ,5,6所发现的,《创世记》一章1节暗示了三位一体中的另一位格,而在《创世记》一章3—4节他发现再次提到三位一体。

最后,奥古斯丁转向杜尔西提乌斯的第五个问题:主既预知一切,知道大卫会成为这样一个大罪人,为何会说他拣选了大卫,他是合他心意的人(用《使徒行传》十三章22节的话说)?(杜尔西提乌斯的问题和奥古斯丁的回复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使徒行传》十三章22节的引文其实是对不同版本的一个合并,就如旧约三处经文——《撒母耳记上》十三章14节;《列王纪上》八章16节,以及《诗篇》八十九篇20节)。奥古斯丁回答,这话在历史意义上适用于大卫,尽管他确实犯了大罪,但在预言意义上可以用于基督,在希伯来圣经里,经常以大卫之名提到基督,而他是真正合乎父心意的人。奥古斯丁将大卫与基督等同,这是遵循早期教会的一个长期传统。[3]

[1]参见Answer to Gaudentiusa Donatist Bishop Ⅰ,1,1。奥古斯丁还写信给杜尔西提乌斯(Letter 204),谈到对多纳图教派的处理。

[2]关于他注经的概述,参见Bibliotheque Augustinienne 1,8,503—505。

[3]这一传统在Angelo Di Berardino,ed.,Encyclopedia of the Early Church,trans,by Adran Walford(New York 1992)Ⅰ,220-221有概述,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