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在《罗马书》的主旨
2.21,使徒,包括那些已经称义的人——藉着他们我们才对恩典有一定理解——的主要思想没有别的,就是一点,但凡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57]主对出于同一团块的人,定此人的罪,称彼人为义,谁能质问主的作为呢?可以肯定,意志的自由选择起很大的作用。但是那些已经被出卖给罪的人,[58]自由意志在他们身上有什么用呢?使徒说,“情欲与圣灵相争,圣灵与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为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5:17)。有命令说我们要行为正直,并且事实上也提供了正直行为可得的奖赏——我们配得永远有福的生活。但是没有因着信心得称为义,[59]谁能行为正直、良善?有命令说,我们要相信,好叫我们藉着爱领受圣灵的恩赐之后,就能够行善作义。但是没有被某种呼召,即明确的证据触动,谁能相信呢?谁能自主地使自己的心灵被这样的显现触动,促使他的意愿接受信心呢?谁会在心里拥抱没有吸引他的事物呢?谁有能力决定自己会遇到吸引他的事物,或者一旦遇到什么事物被能被它吸引?这样说来,当有事物吸引我们,使我们由此向上帝前行时,这是由上帝的恩典启示并供给的;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同意和努力,也不是藉我们行为的功德获得的,因为不论是我们意愿的认可,我们艰苦的努力,还是我们燃烧着圣爱的行为,都是上帝给予的,是他恩赐的。他命令我们要祈求,好叫我们领受;要寻找,好叫我们寻见;要叩门,就给我们开门。[60]而我们的这种祷告岂非常常不冷不热,甚至相当冷淡,几乎不存在,有时候就是根本不存在,以至我们注意到这种景况,心里却毫不难过?如果我们真的为此难过,那我们就已经是在祷告了。所以,向我们显示的不就是这样一点,正是他,就是命令我们祈求、寻找、叩门的那位,使我们能够做这些事吗?“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因为事实上若不是他催促我们、唤醒我们,我们既不能定意,也不能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