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给以扫信心的恩赐

为何不给以扫信心的恩赐

2.10,说得好!但是他为何不恩待以扫呢?为何不以这样的方式召他,使他一旦蒙召,就受灵启得信心;既作了信徒,就满有爱心,好叫他行善工?或许是因为他不愿意吗?那么,雅各相信是否因为他愿意,上帝并没有赐给他信心,是他藉着意愿这个行为自己确立的,所以他有属于自己而并非领受的东西?或者是这样:若非他愿意,无人能相信,若非他蒙召,无人能愿意,但是无人能确立自己蒙召,唯有上帝通过呼召赐人信心,因为尽管凡相信的都是出于意愿,但凡相信的,都是蒙召相信。“人……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罗10:14)所以,没有被召,就不会有人相信,但并非所有被召的,都能相信,事实上“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0:16)这些选上的人,乃是没有鄙弃呼召人的主,相信他,从而跟随了他的人。然而,毫无疑问,他们是心甘情愿地相信的。那么后面的经文“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9:16)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若不被召,我们能定意吗,若不是上帝帮助我们使意愿成全,我们的意愿岂不是徒劳吗?所以立意和奔跑是必要的,因为经上说这样的话不是毫无意义的:“在地上平安归于有善良意志的人”(路2:14),“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林前9:24)。然而,我们得着我们想要的,到达我们想去的,并“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以扫没有定意,也没有奔跑。但是,如果一个人既定意了,也奔跑了,他会在上帝的帮助下得着,只要他不鄙视不拒斥上帝的呼召,上帝也会藉着呼召赐给他立意的心和奔跑的行。上帝一方面赐予我们立意的心,另一方面又赐给我们所意愿的事。他希望我们的立意既是他的,又是我们自己的——他呼召,所以是他的,我们跟从,所以也是我们自己的。然而,我们所立意的事——即,行善以及永福生活的能力——全在于他的恩赐。不过,以扫还未出生,既不可能意愿什么,也不可能拒斥什么,那么为何当他还在母腹里就遭唾弃呢?这使我们回到那些令人费解的经文,由于它们晦涩,又由于我们反复地解释,它们变得更加复杂难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