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可灭的器皿是为了使其他人归正

造出可灭的器皿是为了使其他人归正

2.19,“我们被上帝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罗9:24)——即“蒙怜悯、他早就预备得荣耀的器皿”。那些[蒙召的]并非都是犹太人,而是从犹太人中召的;也并非全是外邦人,而是从外邦人中召的。因为从亚当出来一个罪人和恶人的团块,它远离上帝的恩典,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属于它的一块。如果窑匠从同一团泥取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并且很显然,在犹太人中,就如在外邦人中一样,有些器皿是贵重的,有些是卑贱的,那么可以推出,他们应该属于同一个团块。

然后他开始提出先知书的证据,按倒序证明各个情形。他原本先讲犹太人,再讲外邦人,但他提出证据时先为外邦人作证,再为犹太人作证。“就像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上帝的儿子。”(罗9:25—26)应该认为这是指着外邦人说的,因为他们不像犹太人,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祭献,他们不曾有专门的地方用来祭献。但使徒们被派到外邦人中,好叫那些“他赐给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约1:2)的人能够相信,两者在各自的地方,所以不论他们在哪里接受信心,都要在哪里献上赞美的祭。[51]

他说:“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罗9:27)但是为了防止有人以为所有以色列人都坠入可灭境地,他也教导说,有些器皿做成贵重的,其他的都是卑贱的。他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罗9:27)其他器皿就是造出来预备毁灭的一群。他说:“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简洁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罗9:28)——也就是说,为了拯救那些信的人,[52]仅凭他们单纯的信心就赐给他们恩典,完全不依赖于那数不胜数的烦琐戒律,它们就像压迫奴隶一样压在众人身上。当他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就藉着恩典为我们在世上施行了他简洁的话,叫他的话成全,速速地完结。稍后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8—9)这就是主施行在地上的简洁的话,速速成全的话。正是这种简洁和速速成全使盗贼得称为义,他虽然整个身体被钉在十字架上,但心与口这两个肢体未受阻碍,心里相信,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必得救,于是即刻就听到配听的话:[53]“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假如他领受恩典之后,还在人世间活很长时间,他必行出美好作为。然而世人没有前来领受这样的恩典,反而这个作为盗贼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倒藉着恩典被从十字架上接走,进入了乐园。

他说:“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罗9:29)他这里说的“给我们存留余种”,另一处表述为“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其他欠债该受惩罚的,就如可灭的器皿那样毁灭了。他们之所以没有如所多玛与蛾摩拉的人那样全体毁灭,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功德,而是出于上帝的恩典,他留下余种,长出另外的庄稼,遍布全地。此后他也说到这一点:“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罗11:5—7)蒙怜悯的器皿得着它,而可怒的器皿成了顽梗不化的;然而,他们与所有外邦人一样,出于同一个团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