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众人都蒙召,而是从众人中召,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
2.20,圣经有卷经书的某个段落与眼下讨论的问题极为相关,可作为奇妙的证据,证明以上的解释。有人说那卷经书出自耶稣西拉,有人称之为便西拉智训,里面写有这样一段话:“所有人都来自于泥土,亚当也是从泥土造的。满有规训的主将他们分离,并改变他们的方式。有些人,他祝福他们,抬升他们,使其圣洁,领到主前;有些人,他咒诅他们,使其卑贱,转向纷争。就如泥土在窑匠手中,按他的计划制作、塑造成各样形态;人在造主手中也是如此,任他按自己的论断处理对待。与恶相对的是善,与死相对的是生,同样,与罪人相对的是义人。看哪,至高者的作品都是二二成双,一一相对。”(便33:10—15)
这里提到的第一点就是上帝的规训(disciplina)。它说:“满有规训的主将他们分离”——若不是从幸福的乐园分离,还会从哪里分离呢?——“改变他们的方式”(便33:11),所以他们如今是有生有灭的必朽者。其次,他们所有人构成一个单一的团块(una massa),这源于罪的传递和必死性的惩罚(所有人都在罪性和必死性里),尽管他们都是上帝创造产生的,都是好的。诚然,在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身体的美和联结,各个肢体和谐共处,使徒甚至用这种和谐来表明如何维持彼此的爱[54];在所有人身上,还有一种生命的灵,赋予属土的各肢体以生命;人的整个本性被安排得如此神奇,灵魂处于支配地位,身体处于服从地位。但是,由于罪的惩罚,也因为原罪,肉身的情欲使一切事物都陷入永久的混乱,如今它辖制了作为一个完整团块的整个人类。当然,后面也说:“有些人,他祝福他们,抬升他们,使其圣洁,领到主前;有些人,他咒诅他们,使其卑贱,转向纷争。”(便33:12)
如使徒所说:“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罗9:21)同样,上面所引的那段话也用了同样的比喻:“就如泥土在窑匠手中,按他的计划制作、塑造成各样形态;人在造主手中也是如此。”(便33:13—14)然后使徒说:“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这里也请注意所引那段话后面的话:“任他按自己的论断处理对待。”(便33:14)不过,虽然公正的审判分派给那些被定罪的人,但因为这事要转成对那些蒙怜悯之人的益处,好叫他们[在圣洁上]有进步,所以请留意后面的话:“与恶相对的是善,与死相对的是生,同样,与罪人相对的是义人。看哪,至高者的作品都是二二成双,一一相对。”(便33:15)由此,两个坏事同时发生,就产生好事,导致[圣洁上的]进步。然而,因为他们是藉着恩典才是好的,这就好比[作者]是说:“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接着他就站在那个余数的角度说:“而我是最后一位看守者,就像在摘葡萄者之后进园收拾的人”(便33:16)。哪里证明这不是出于功德,而是出于上帝的怜悯?他说:“主保佑我,我自己有盼望,我就像一个摘葡萄人,满了自己的酒榨”(便33:17)。虽然他是最后一个看守人,然而,如经上所说,“那在后的将要在前”,[55]从以色列剩下的民[56]中被摘的民,在主里有盼望的民,在葡萄丰收季后收取葡萄,满了自己的酒榨,这民兴起,遍布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