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凡他所造的,他都不恨恶,他为何恨恶以扫。何谓罪。

既然凡他所造的,他都不恨恶,他为何恨恶以扫。何谓罪。

2.18,在此我们必须在主的帮助下努力搞明白,以下这两句话为何都是对的,一句说:“凡你所造的,你都不恨恶”,一句说:“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如果他恨以扫是因为以扫是一个被造为卑贱的器皿,而造一个器皿为贵重的,一个为卑贱的,乃是同一个窑匠,那为何说“凡你所造的,你都不恨恶”?他明显恨恶以扫,因为他造他为卑贱的器皿。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明白,上帝是一切造物之造主。上帝所造的一切造物都是好的,每一个人,就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罪人而言,都是上帝的造物。因此上帝是人的身体与灵魂的造主。这两者都不是恶,两者都不是上帝所恨恶的,因为凡他所造的,他都不恨恶。灵魂远优于身体,而上帝作为两者的造主,又远优于灵魂和身体,人身上的一切,他唯独恨恶罪。而罪就是人里面的无序(inordinatio)和悖逆(perversitas)——离开卓越的造主,转向低级的造物。[46]因此,上帝不是恨作为人的以扫,上帝乃是恨作为罪人的以扫,如有话说到主:“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主本人也对这些人说:“你们不听我,因为你们不是出于上帝的”(约8:47)。若不是因为一者指的是人,是主亲自造的,另一者说的是罪人,是主亲口责备的,怎么能说他们既是出于主自己,又不是出于上帝的呢?而同样这些人既是人,又是罪人——作为人,是出于上帝的作为;作为罪人,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

那么他为何爱雅各,难道雅各不是罪人吗?但他爱他,不是爱他所除掉的罪,而是爱他所赐予的恩典。基督也为罪人死[47]——但不是为了让他们仍作罪人,而是使他们成为义的,好叫他们改变原来的罪恶,相信他这位使恶人成为义人的主。因为上帝憎恨罪恶,因此,在这些人,他定他们的罪,以此惩罚恶;在另一些人,他使他们为义,以便除去恶,正如他自己所论断的,他那深不可测的判断[48]必然成就在他们身上。他从他未称义的罪人数目中取一些造为可卑贱的器皿,他恨他们不在于他造出他们,他们可指责是因为他们有罪;但他们既被造为器皿,就是为某种用处被造的,这用处就在于,通过为他们所立的惩罚措施,叫那些被造为贵重的器皿在圣洁上得进步。所以,上帝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人,不是因为他们是器皿——即,[他不是恨]他在创世时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也不是根据他的命令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因为凡他所造的,他都不恨。然而,他造他们为可灭的器皿,是用他们来纠正别人,他恨他们里面的恶,那不是他亲手所造。正如法官恨一个人的盗窃行为,但不恨把他送去矿场[49]——盗贼行窃,法官就送他去劳改;同样,上帝也不恨自己所造的,因为他从一个罪的团块里造出可灭的器皿——即,他命令造出这作品是为惩罚那些应受惩罚的可灭者,好叫那些他赐怜悯的人找到得救的机会。因此经上有话对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罗9:17)彰显上帝的权能,使他的名传遍天下,这有益于那些适合得到这样呼召的人,好叫他们畏惧并改邪归正。所以他这样说:“倘若上帝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罗9:22)。这意思是说:“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我们把这节经文与前面的话联系起来,就可以理解:倘若上帝要显明他的忿怒,尚且忍耐那可怒的器皿,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然而,他不仅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而且如后面的话所说,“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的器皿上”(罗9:23)。上帝造出可灭的器皿,多多忍耐宽容他们,然后依据他的命令,把他们毁灭,利用他们作为那些他施以怜悯之人得救的手段,这对这些可灭器皿有什么益处呢?但它确实有益于那些他为其得救而利用这些器皿的人,这样,就如经上写的,义人要在罪人的血中洗手[50]——意思是说,当他们看见罪人受的惩罚,出于对上帝的畏惧,就金盘洗手,脱去恶行。因此,他要显明他的忿怒,忍耐那可怒的器皿,这有助于产生一种必然向其他人显现的有益威慑,也有助于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蒙怜悯的、“他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罗9:23)。确实,罪人的刚硬表明了两件事,第一应畏惧什么,叫人因着良善归向上帝;第二应如何大大感恩上帝的怜悯,他对一些人处以惩罚恰恰表明他对另一些人恩赐了什么。如果他向一些人索还的,不是一种公正的惩罚,那么他对另一些没有向其索还的人,就无物可恩赐。无论如何,上帝的惩罚是公正的,在他没有任何不公;而他赦免的,如果他想要索还,谁也没有权利说他不应索还,但他白白赐给了我们,对这样的上帝,哪个人能说自己的感谢是足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