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学术论文的选题
首先是世界史学术论文的选题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如何才能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呢?大学期间,如果想写作世界史领域的论文,可以从如下几个途径进行选题:世界通史课,阅读史著和论文,阅读报纸,阅读原始资料。最便捷的一个途径是通过世界通史课程的学习寻找论文选题。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要上五门世界通史课程,包括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任课教师授课过程中不仅会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讲解,而且会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甚至会提到哪些历史问题还是学术研究的空白,或是哪些问题仍然是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聆听,认真思考,找到一个感兴趣的选题并非难事。其二,可以通过阅读历史学专著或是论文找到选题。历史学著作和研究论文是前人的研究成果,阅读过程中了解前人的研究进展,受到启发;也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的缺漏,发现问题。例如,我在阅读《英格兰景观的形成》的过程中发现议会圈地在英格兰现代景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者并没有论述这些问题:议会圈地中圈地委员会如何规划改造英格兰景观,圈地教区的居民在景观改造中扮演的角色,圈地教区原有的自然景观对圈地委员会改造景观的制约作用。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英国议会圈地与乡村景观的重塑》一文的主要目的。其三,可以通过阅读中英文报纸获得选题。比如,《南方周末》2007年3月15日和3月22日连续刊登了两篇姚洋的《印度随想》,文中对印度民主制度的特点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姚洋认为,印度民主的危险在于,这种趋势太过强烈,以至于导致政府始终处于无为状态,说得严重一点儿,就是政府的“公地化”倾向,即一种无人负责的状态[1]。印度民主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民主制度与其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以《民主与现代化的悖论——强大政府视角下的印度现代化》为题写作了一篇小论文。后来,我的研究兴趣转向英国经济社会史,开始阅读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大量的报刊资料。在报刊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阅读专著无法发现的选题。例如,我在阅读18、19世纪英国报纸的时候,发现了大量和议会圈地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中很大一部分是议会圈地期间圈地委员发布的会议通知。研读这些会议通知可以发现,英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进行的议会圈地有着相似的程序,那这些程序都体现出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这成为我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总结归纳议会圈地的程序以及这些程序所体现出的特征成为一个选题[2]。其四,如果能阅读某一领域的原始资料,那对于发现选题更是一条捷径。因为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是“论从史出”,阅读史料更容易发现问题。例如,我在阅读圈地法案的过程中发现议会圈地中普遍存在土地权利补偿的情况,萌生出“英国议会圈地中土地权利的补偿”这一选题。
找到一个选题之后,不要急于写作,而是评判一下这个选题有没有写作的价值。一般来说,评价一个选题是否具有写作的价值可以参阅两个标准,首先是一个选题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其次是一个选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按照李振宏的观点,所谓社会价值,就是这个研究为现实人类提供了借鉴,能够给人以启发。我们代表现实,现实与历史对话,这就是历史研究。离开现实,我们就没有选题;远离现实的选题,很多都是无病呻吟[3]。正如英国学者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的观点,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4]。第二个标准是学术标准。学术标准不是一项研究是否能填补学术空白。因为世界史领域还存在无数的学术空白,但这些学术空白并不一定具有学术价值。李振宏认为,学术标准是指研究的问题一定是一个学术链条中的节点。比如某一个问题在学界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但是还有许多缺环,你的研究补充了其中一个缺环,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学术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