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义庄建置来源的考察
义庄的来源渠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族人捐置、众存建庄、族遗建庄、归并绝嗣田等,而义庄的不同建置来源也是影响义庄分布态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为清晰地了解嘉善义庄建置来源,特制作下表以便研究。
表4 清代嘉善义庄统计表[31]
续表
根据笔者统计,嘉善义庄的来源方式基本为族人捐置,从捐置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人独捐与族众合捐两种方式。个人独捐者如蔡维熊,因“慕范文正公义庄”,“创建支祠,置田三顷”[32]。许秉枢“遵父母遗命,捐义田八百余亩”[33]。程学洙“置义田十五顷以赡贫族”[34]。此种方式要求建置者个人拥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捐置者多为达官显要。个体财力相对不足的宗族,往往也会选择众人合力建庄的方式。如陈氏义庄便是由“孝泳创义庄,祁赞成之,后秉、浩、暻续置田数顷”[35],多人合力建成。从建置者的身份来看,嘉善义庄基本是由官僚与生监等缙绅地主捐置。而就杭嘉湖整体来看,缙绅地主同样为义庄的主要捐置人群。[36]那么缙绅地主的数量差异便有可能成为影响杭嘉湖义庄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成为缙绅地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因此清代杭嘉湖科举中第人群的空间存在形式,便基本可以反映各地缙绅地主数量差异的大致轮廓。
在明清时期杭嘉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该地文教发达、文风昌盛,故而人才辈出,科举之盛冠于全国。因此,学界对于浙江科举领域的关注度向来较高,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具体到有清一代,多洛肯与程小丽分别对浙江进士与举人群体进行了具体至州县分布的细致研究,这为我们了解杭嘉湖科举中试人群的分布提供了珍贵的资料[37]。
从二人的研究来看,清朝杭嘉湖各府州县的举人、进士分布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以府级单位来看,杭州府的科举优势远超其他二府。就各府内来看,杭州府的举人、进士主要集中于仁和、钱塘、海宁三地;湖州府主要集中在乌程、归安、长兴与德清;而嘉兴府内各县较为平均,只有石门、桐乡两地略少。其中嘉善县举人数量272人,进士数量90人,在嘉兴府内位于前三之列,在杭嘉湖各州县中排名约第十名左右,可谓科教兴盛,人才荟萃。如此规模的科举中第人群反映出嘉善的缙绅地主数量应该相当可观,他们在地方极有声望,且个人财力雄厚,成为当地捐置义庄的主要人群。由此可以看出,嘉善数量众多的缙绅地主为义庄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可靠的来源保障,在嘉善义庄密集区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必须注意的是,嘉善县的举人、进士数量虽然处于杭嘉湖各县中的上游水平,可与人数最多的仁和县(举人1155人,进士380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钱塘、海宁、嘉兴、秀水等县的中第人数也多于嘉善。由此可推测,嘉善在杭嘉湖各县中,并非缙绅地主数量最有优势的地区。因此,虽然嘉善的缙绅地主数量为该地义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但是缙绅地主的数量分布也并非导致义庄密集区出现在嘉善的关键性成因。
虽然嘉善县的官僚、生监群体人数并非最多,但却捐置了数量最多的义庄,也就是说,嘉善县缙绅地主捐置义庄的意愿普遍高于其他州县。换而言之,这种“普遍意愿”则应该是社会风气的体现。那么嘉善县是否存在某种独特的、有利于义庄发展的社会风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