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以上,笔者就本科史学论文写作所需要的“道”与“术”提出了一些个人性的看法。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本科阶段既是应试教育能够到达的最后一站,又是高等教育出发的第一站。能够独立撰写专业史学论文,正是学生从应试思维向研究思维的跨越,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的重要标志。而其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前沿性,决定了这项活动既需要高校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本科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无论将来是否走上专业研究的道路,高质量史学论文的撰写对锻炼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性思辨能力以及脚踏实地的心态无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关键抓手。基于以上背景,高校相关院系应当充分重视对本科生史学论文写作的教育引导,构建起论文写作课程、学年论文课程、本科学术论坛、自主科研项目、院系专业刊物等多维度、多层次教育教学活动所构成的综合育成体系,同时加强专业论文写作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为专业知识优异、学术潜力拔尖的本科生切实营造出乐于科研、享受科研的学术环境。

【注释】

[1]布罗代尔将“历史时间”分为长时段、中时段与短时段,并提出与这三种时段相适应的概念,即“结构”“局势”事件。他认为“结构”,虽然长期不变或者变化极慢(即可视为某种“日常”),但对于历史发展作用深刻,而“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很微小。参见其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序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洪业的观点来自于美国新闻理论家查理·戴纳提出新闻要素“五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此后周一良又加上了How(如何)。

[2]《廿二史考异》卷四〇《北史·外戚传》。

[3]张希清:《恭三师与辽宋金史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https://zggds.pku.edu.cn/zxgk/qbxz/dgm2/006.htm.

[4]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