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具其数,不求其良”:明代地方军器制造体系研究

“苟具其数,不求其良”:明代地方军器制造体系研究

高闻康

军事制度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厘清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如美国学者鲁大维(David Robinson)所说,对军事制度的密切关注可以更充分地揭示中国政府与各种社会行为体之间复杂多变的互动关系的真实限度,[1]具体来说则是要与政治控制、社会经济变迁、王朝财政和文化价值观等结合起来,探讨其间的相互作用[2]。在讨论明代军事制度时,学者对地方军器制造管理体系亦曾有所涉及,其研究成果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明代军事手工业或典章制度的宏观研究[3],二是选取某一具体区域或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专门的探讨。[4]即便如此,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相关认识仍然没有完全明晰,这一体系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地方所成造的各类军器可谓数目浩繁,但为何明军仍然陷入了无械可用的窘迫局面?在明朝中后期货币白银化的浪潮下,地方军器制造体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诸如此类的问题,均提示着我们有必要对明代地方军事手工业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即欲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整理,以期取得更加完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