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渐进与危机:明清时期八卦洲历史地理研究的三个视角[1]
2025年09月10日
原生、渐进与危机:明清时期八卦洲历史地理研究的三个视角
[1]
阴健坤
现代八卦洲位于长江南京八卦洲段(下关—西坝)内,[2]由河流泥沙积聚而成,且始终受到所在河段河床形态、河道特征及水动力等作用因素的影响。回溯既往,在八卦洲和长江南京八卦洲段“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中,人力对沙洲形态、土壤质地、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现象的形塑,则不断改变着分汊型河道原有的演变进程,使其“由简趋繁”。
以往学界对八卦洲和长江南京八卦洲段的历史地理研究集中在自然地理领域,多以探明历史自然地理状况,辅助社会经济利用为主题;人文地理领域内的成果则较为鲜见[3]。而以“流域”或“流域链”为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动因和规律,是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4]但这种面向内陈陈相因的对策型研究长期局限着人地关系理论的阐发与运用[5]。
明清时期(1368—1911)是八卦洲从雏形初见到聚合成型的关键时期[6]。八卦洲所涉及的地理环境范围自狭小至廓大、地理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正是由长江八卦洲段内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社会因素次第叠压造成的。据此,本文试图以原生、渐进和危机为观察视角,以自然地理知识为背景和认识框架,以传统史志、图经等材料为依据,扼要地说明这一过程;同时深入思考明清异代和清季动乱的历史进程,以期构建起整全的区域演变体系,同时有益于理解型微观历史地理研究的方法论更新。[7]
图1 现代八卦洲及长江八卦洲段示意图
说明:底图源自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卫星图(网址:https://www.tianditu.gov.cn/,2023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