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弃妇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旧式弃妇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接受了新思潮熏陶的青年学生,在“恋爱自由”“离婚自由”等口号的呼吁下,谋求着从旧式婚姻制度下脱离。由于男子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远远多于女子,因而率先反抗旧式婚姻的多为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男子。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峻的社会现象,1929年《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了这样一则评论:“最近几年的离婚案,提高非常之速,宣布离婚,全由男方强迫行动的,不必经女方同意……到外国跑了一遭回来的留学生,大多数瞧不起他共过艰苦的黄脸婆老婆,借口知识不平等,思想意志不能融洽,非离婚不可……就是内地的青年在上海受过所谓新文化的洗礼的,也有许多为着恶劣环境所引诱,或一时的情感所冲动,不顾一切地抛弃他们的妻子,使妻子成为‘有丈夫的寡妇’。”[6]

青年们的反叛举动,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旧式弃妇”,她们由于未曾受过教育而被她们新式的丈夫或未婚夫鄙弃,青年们认为这样的女子无法成为他们携手一生的“灵魂伴侣”[7]。这一离奇的社会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成因,与传统婚姻制度的特点、男女教育的失衡、欧学东渐、以及时代流行话语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