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所见京兆韦氏东支族员的构成与判断
京兆韦氏东支族员中,有史料可考的共十四人,男性十二人,女性两人,涉及五个房支。分别是:韦阆房的韦子粲、韦道谐、韦荣亮,韦珍房的韦融、韦鸿、韦道植,韦道福房的韦元睿,韦崇房的韦道建、韦道儒、韦道逊,韦直善房的韦子迁和韦子迁之侄,以及未知支属的两位韦氏女性。
韦子粲,“字晖茂,京兆人”,曾祖韦阆[3]。父韦隽,原为西魏政权的南汾州刺史,在东西魏的战争中,“(齐)神武命将出讨,城陷,子弟俱破获,送晋阳,蒙放免。以粲为并州长史,累迁豫州刺史,卒。”[4]韦道谐是韦子粲少弟,二人共至南汾州,道谐出任镇城都督一职。南汾州被东魏攻破后,“子粲及道谐俱被获,送于晋阳”[5]。韦子粲在关东任官受爵,死后还被追赠谥号[6]。相较之下,韦道谐在关东的遭遇似乎没有其兄这样尊贵。《北齐书·韦子粲传》中的记载侧面反映了韦道谐的生活状态:“粲富贵之后,遂特弃道谐,令其异居,所得廪禄,略不相及,其不顾恩义如此。”[7]韦道谐被迫与其兄分户而居,二人之间也少有往来,似并非同族兄弟。韦荣亮,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曾任北齐左卫大将军[8]。
韦融,韦珍之孙。曾任北魏大司马开府司马,其生活范围应在洛阳一带。据《魏书·韦阆传》记载:“天平中,疑其妻与章武王景哲奸通,乃刺杀之。”[9]天平,东魏孝静帝的首个年号,章武王景哲当指元景哲,是北魏章武王拓跋太洛曾孙,袭父祖爵[10]。《魏书·文苑传》中也记载了章武王景哲与居住在邺城的裴伯茂之间的纠纷[11],可见韦融确实生活在东魏统治的关东地区。韦鸿,字道衍,韦融族弟,曾任北魏中书舍人,又“天平三年,坐漏泄,赐死于家,时年三十二”,当生活在东魏治下[12]。韦道植,韦鸿之弟,“道植”或为其字,武定末出任东魏“仪同开府中兵参军”,二人也生活在东魏治下[13]。宋艳梅曾提出“韦珍支在北魏分裂东西后悉仕东魏北齐”[14],本段上述三人确是出仕关东,但韦融之兄韦彪在北魏孝庄帝末年曾任蓝田太守,《魏书》仅模糊地记载他“没于关西”[15],至于他何时去世、是否出仕过西魏北周在文献史料层面仍是未知。1998年,长安县韦曲北塬的韦彪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韦彪墓志》揭示了不为文献所记录的韦彪生平。韦彪,字道亮,录其墓志文字为:
属魏政陵迟,禄去王室,拥宠擅命,窥觇神器。遂使銮舆西幸,宗庴禾垂。君忧国忘家,志匡靖难,乃星言奔赴,奉卫途中。鱼水相见,君臣体合,烈封河山,用酬丹赤,赏频阳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值大周龙潜,扫清寰寓,君上攀云翼,下厕一毛,每从征战,义勇俱发。庆位乃班,戎章转峻,除车骑将军、廷尉卿。疑狱从宽,议无回僻,季高秉法,文惠之能,用今况古,何以加焉。禄以德崇,位昇鼎铉,既列九棘,复树三槐,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
韦彪先后在北魏、西魏和北周政权中任官,参与过孝武帝西奔长安及北周立国等诸多政治事件,最终官至北周车骑大将军,病逝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可见,韦珍一支皆出仕东魏北齐的判断是不够准确的。
图1 《韦彪墓志》拓片
(采自《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10册)》)
韦元睿,韦阆从叔韦道福之孙,“武定中,颍州骠骑府长史”[17]。颍州在北魏分裂期间数度更易所属政权。颍州初属东魏,东魏天平四年(537)冬十月“颍州刺史贺若微执刺史田迅西叛,引(元)宝炬都督梁回据城”,颍州入西魏。东魏元象元年(538)正月,东魏攻打颍州,“梁回等弃城遁走,颍州平。”颍州重回东魏管辖。东魏武定五年(547),“司徒侯景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侯)景乃遣使降于宝炬,请师救援。宝炬遣其将李景和、王思政帅骑赴之。”[18]颍州此后两年均在西魏的军事占领之下,直至武定七年(549)六月,东魏齐王高澄将其攻克。颍州在武定年间的最终归属是东魏政权,可知韦元睿生活在东魏、北齐治下无疑。
韦道建,韦崇之孙,“武定末,定州仪同开府长史,带中山太守”[19]。又《北齐书·彭城景思王浟传》记载:“时有人被盗黑牛,背上有白毛。长史韦道建谓中从事魏道胜曰……”[20]可知韦道建也在东魏为官。韦道儒,韦道建之弟,任“(北)齐文襄王大将军府东阁祭酒”[21]。又《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天统二年)六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韦道儒聘于陈。”[22]可证其出仕东魏、北齐。韦道逊,《北齐书·文苑传》载其于后主武平初年任“尚书左中兵,加通直散骑侍郎,入馆,加通直常侍。”《文苑传》序载:“珽等奏追通直散骑侍郎韦道逊……等入馆撰书”[23],亦可证其出仕北齐。该传还记录了韦道逊的两位兄长任官情况,韦道建卒于司农少卿,韦道儒官至中书黄门侍郎。
韦子迁,韦直善第四子,《周书·韦孝宽传》记载:“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24],可见韦子迁在北魏分裂前就生活在关东地区,东西魏交战时被高欢挟持作为谈判的筹码。韦子迁墓志的发现为了解其人的经历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据《周仪同洛州刺史安定乡男宇文子迁墓志》志文:
君讳子迁,字季举,京兆杜陵人。本姓韦……属中原丧乱,海水群飞,君及嫂侄俱沦燕赵,方冀混一车书,共清伊洛……岂谓昊天不吊,春秋三十九,早摧异域。周齐和睦,礼送归乡,不似智莹之还,欲同襄老之反[25]。
可知与韦子迁同在关东的还有其嫂子和侄子。
图2 《周仪同洛州刺史安定乡男宇文子迁墓志》拓片
(采自《长安凤栖原韦氏家族墓地墓志辑考》)
两位韦氏女性,其一据《北齐书·孙搴传》记载:“(高祖)赐妻韦氏,既士人子女,又兼色貌”[26],可知为北齐孙搴之妻。其二据《北史·裴文举传》记载:“文举叔父季和为曲沃令,终于闻喜川,而叔母韦氏卒于正平县,属东西分隔,韦氏坟陇,遂在齐境。”[27]可知为裴季和之妻。二人均在北齐治下生活。
以上十四人,是基本可以确证生活在关东的韦氏族员。通过梳理官职、地区、年代等记载,佐以文献中记录的一些细节事件为旁证,可以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做初步的判定。
(注:表中括号标示与韦阆的关系,加粗者为本文所述京兆韦氏东支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