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书释读示例[1]——以清水江文书为例
2025年09月10日
民间文书释读示例
[1]——以清水江文书为例
谢开键
在历史学研究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历史”一词中的“历”便包含时间涵义。当代学者对“历史”一词有诸多阐释,其中一种较为简单而普遍的看法是,历史乃“过去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对前述看法相同或有所拓展——如杜维运认为历史“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简言之为往事),或者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往事的记录)”[2],都强调历史带有时间性。又邓广铭先生曾将年代视为历史研究的“四把钥匙”之一[3],所谓“年代”,换言之即为时间。历史的发生离不开时间、空间和人这三个要素,离开时间谈空间和人物,犹如空中楼阁,不能长久,因之确定历史事件的时间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任务之一。
清水江文书是明代以降广泛遗存于贵州黔东南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献之总称,因庋藏地集中于清水江流域而得名。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主编的《清水江文书》第一辑(以下所论皆为此辑),自200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清水江文书》的史料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而日益为学界所重视。《清水江文书》收录一定数量的风水堪舆文书,集中且涉及具体人和事,是研究当地民俗、民众的日常生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但遗憾的是,这些文书多数没有注明日期,给研究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便以《清水江文书》第3册所收此类文书为例,最大限度挖掘契约文书所载的信息,以确定这类缺漏时间关键信息的契约文书的精确或大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