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情绪和杂念,是堵还是疏?

面对情绪和杂念,是堵还是疏?

面对情绪和杂念,是堵还是疏?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想控制,情绪和杂念的反弹反而越大。

治理情绪和杂念就像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欢迎和接纳情绪和杂念,允许它们存在。同时要知道:思维是对情绪的合理化说明。

也就是说,纷乱的杂念背后,是深层的情绪存在。比如焦虑和担忧未来,其实就是害怕,这是情绪,但害怕这个情绪会制造出无数个念头和想象、场景来强化担忧程度。所以说,情绪具有传染性,在一个心中充满恐惧的人的眼中,这个世界到处充满危险。

正是在接纳而不是排斥情绪和杂念的过程中,人才能更深刻地看清上述心理机制的伎俩。接下来问题的解决就归结到一点,即解除情绪。情绪没有了,杂念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对待杂念的关键是解除其背后的情绪能量。

方法的重点,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绪和真实的感觉上,尤其是身体层面的感觉,而不要被那些很表层的杂念所迷惑。比如,人在生气时,胸口很胀,像要爆炸的感觉,尽管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念头和想象,如想把对方撕个稀巴烂,但不要理会这些想法,而是去直接关注、感受和接纳自己胸口很胀、像要爆炸的感觉,允许它胀。

情绪的本质是一股被压抑的能量。人通常的做法是一遇到情绪,就条件反射般地压制,或是发泄、直接倾泻给别人,或是选择逃避去找“快感”。

其实还有一种更直接、更根本也更无害的方式,那就是通过接纳情绪、接纳自己真实的感觉而释放情绪。这是一个微妙和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实际地练习。

当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打开一个压力阀,情绪——这股被压抑了许久的能量就开始通过自己的身体自行释放,而不是转嫁给外在。不管是何种情绪,其背后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股被压抑的能量。而这股被压抑的能量储存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释放一种情绪的同时,其实是在释放所有的情绪量。准确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当内在的情绪释放得越来越多,外在的刺激作用就会越来越小。

另外,哪一方面的情绪和杂念多,往往是有哪一方面的事儿没有解决。问题的延续源于抗拒!恰恰是通过接纳情绪和杂念的真实存在,也就是接纳自己的真实状态,人才有机会觉察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才有机会直面问题。

只有闹心的事儿解决了,人的心才会趋于平静。人在没有情绪和内在冲突,即心静的状态下,更容易做出恰当的决定。正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实践释放和解除情绪的方法,让自己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人即可以进入一个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