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反映出的成效

(一)问卷反映出的成效

1.九成教师对“概论”教学效果表示认可。60%以上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很好”“较好”,认为“一般”的占比近29%,尤其是40岁以下青年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认同度更高。这虽然是主观评价,但也表明,“概论”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认可的,有自信的,对办好思政课是有信心的。

2.“概论”课师资队伍是一支可信、可敬的群体。从绝大多数受访教师认同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普遍认同;从教师队伍中的中共党员数量比例与增长态势,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从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拥有者比例占96%,到99%的教师对思政课岗位的热爱,都反映出“概论”课教师群体是一支爱岗敬业的队伍。

3.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高。九成以上教师每年发表论文1篇以上,且有13.75%的教师每年发表论文3篇以上。调查同时表明,发表论文数量随着教师年龄增加而增加。30岁以上的教师发表论文数量比之前翻了一倍。论文与教学内容关联紧密的占了54.13%,没有关联的只占8%。每年发表教学改革论文的教师也占到70%以上。这表明,大多数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将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支持教学工作,迈开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

4.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清晰认识。关于“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主要素养”,近80%的受访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选择“有扎实知识”“有理想信念和主动回应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别为87.16%、85%。52%以上的受访者感觉自己欠缺比较多的知识主要是经济学知识和其他人文社科知识,选择欠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在18%以下。

5.读马列原著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80.73%的受访者认为“教师是否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对讲好思政课”影响大,认为影响小的有14.68%。教师普遍阅读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著作或文献。

6.集体备课与好的教学方式获得认同。超过90%的受访者认同集体备课。66.97%的受访者认为,教学方式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大,认为作用一般的占比32.11%。其次是为教师组织专题报告或讲座,占比55.96%,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较少,均在3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