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提升首都高校美育教育思想境界

(一)有助于提升首都高校美育教育思想境界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讲话,对北京的核心功能作出了明确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可见,首都北京具有区别于一般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

首都大学生因地处北京,经常有机会参与在北京举行的政治、文化活动,更应具有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落实到美育教育的目标上,就不应当是一般性的审美教育,而应是指向“文化化人、艺术养心”(仲呈祥、张金尧,2014)的兼具审美意义和人格塑造意义的、适应首都发展客观要求的美育教育。

红色经典艺术作为“红色文化”的美学呈现方式,其所包含的价值元素,具有塑造民族人格、激活民族心智的美学镜像的文化意义,对于首都大学生的审美建构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如“伟大宏远的理想,满怀再造一个新中国的强烈期许;九死不悔的信念,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面前初衷不改,壮心不已;舍生取义的操守,不惜牺牲生命来捍卫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大公无私的情怀,即在取与舍的问题上,先国家后个人,先大局后家庭,先社会后情感;质朴简约的人格,在行事做人的问题上不空言、不务虚、坦荡如砥、勇于实践”(惠雁冰、马海娟、申朝晖、侯业智,2016)。这些精神素养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时代的借鉴意义更加显著。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民生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艰苦奋斗’已经失去了艰难困苦的物质基础,其生活准则和道德判断的功能逐渐消失”(王达品、寇红江、马驰知,2016)。同时,作为“衔着鼠标出生”的一代,网络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定。将红色经典艺术中宝贵的精神资源引入大学美育的课堂,势必会因其闪亮的思想光芒、高贵的历史品格,填补精神的浮泛无根和浅薄无聊,成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提升首都高校美育教育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