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过于通识化,专业建设偏向同质化

(三)课程体系过于通识化,专业建设偏向同质化

现代广告在美国经过近百年发展已形成一个独立学科,广告学建立在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美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综合性”“应用性”“跨越性”是广告学科的最大特点,从研究理论上看,广告学硕博士论文几乎无法构建一套独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姚政邑,2013)。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北京市广告教育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性”为显著特征。根据笔者的调查,100%的北京市广告高校开设“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艺术设计概论”“市场营销”“统计学概论”等相关(相近)课程,有67%的高校开设“社会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等相关(相近)课程。偏于通识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但是却阻碍了学生对纵向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学生真正用于学习广告专业课程的时间相对减少,学校用于探索建立自身特色的发展空间相对局促了。

囿于广告课程教学的通识性、综合性特征,北京市的广告高校的办学大都陷入缺乏个性特色的尴尬境地。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北京市现有的15所有广告专业的高校里面,有10所高校以“广告策划”为专业办学特色、有7所高校以“广告(含媒体)经营管理”为专业办学特色、有6所高校以“新媒体”为专业办学特色、有4所高校以“广告设计”为专业办学特色(有的高校办学特色不止一个方向,故数据总和超过15个)。可见,“策划”“管理”“新媒体”“设计”等4个办学方向就囊括了北京市15所广告高校的办学特色,北京市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趋同化过于明显,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缺乏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