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具有导向性
笔者以为,素质教育类考试的试题不在于出得有多难,而是基本上每个学生经过思考,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恰恰就是教师在出题时希望看到学生能做出这样的思考,即教师的出题应该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导向性。
比如在“大学美育”的考试中,笔者出过这样一道题:
结合下面的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课堂讲述的相关内容,谈谈与别人建立一种美好关系的重要意义。
1.独行快,众行远。
2.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3.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一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孤独生活的情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在2 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围死一般寂静,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后来还是顶住了。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他共骑了1 600多公里。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蒙塔尔于2004年8月1日重见天日。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蒙塔尔说:“在洞穴里度过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一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这是一道材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讲授过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但如果干巴巴地问学生建立和谐美好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或者如何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就显得很抽象,并且答案是既定的,不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故而笔者就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出了这样一道导向性非常明显的题目。其中材料1是一条谚语,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在漫长的一生中,要想走得远,必须与人同行,结成团队与伙伴等。材料2是一条与人相处的秘诀,即学会赞赏与欣赏别人,否则只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好,那一个人就永远不可能了解与人相处之道。材料3是一则实验故事,这个洞穴专家在地下溶洞独自生活一年,然后各种身体指数及心智受到严重损害的故事,其结果是令人震撼的,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阅读了这三条材料后,能够印象深刻地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美好关系的重要性,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以此来指导他们以后在工作生活及学习中,一定要学会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令笔者欣慰的是,这道题几乎引发了所有学生的认真思考。很多同学还谈到了中学时的小伙伴,还有大学时同寝室同学一起磨合相处的感悟。从答题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慢慢学会与人相处,以及通过这些材料他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与人相处的重要性等。如此,在考试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学习和思考成长的机会,我们教育的理念很好地贯穿到了试题之中。再如笔者曾出过这样一道“大学语文”题:
结合下面的文字,就“文人相轻”现象阐述自己的见解。(共30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曹丕《典论·论文》)
这段文字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课堂上讲解过的篇目。此题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这段文言文的意思,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文人相轻”这种现象的弊端。目的当然也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要以己所长,轻人所短,避免“文人相轻”的弊端等。从学生的答题中,可以看出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比如有同学谈道:“人们难免都会有嫉妒的心理。但我认为嫉妒在一定程度上总和距离是呈反比的。距离越近嫉妒越大,距离越远嫉妒越小。我们对同学、对同事有竞争、有压力。有压力,更会产生相轻的现象。无疑,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应该多多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开拓自己的思维,提升个人实际能力,彻底摒弃相轻的现象。”有同学说:“我认为不要相互轻视,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看到他人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让他人的优点,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这样不仅学习到了好的东西,同时也使自己取得了进步,做人要谦虚、低调。不要高高在上,轻视别人。只有拥有一颗谦虚爱学习的心才能进步,得到好的发展。”有同学认为:“我们应该包容他人,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包容是人生的财富,不要只看别人的坏处,或只重视自己的好处。一定要看重别人的观点,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美德。为他人着想,他人高兴,自己也会更好,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才华,等等,自己也会有所收获。这样会共同进步,同时有更好的升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总之,同学们的回答尽管表述各异,但其对本问题的理解基本都是正确的,相信他们从这道题中体悟出的道理会对其人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这种导向性明显的题目,是老师课堂教育的延伸,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些素质教育课程的考试任务,而是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继续接受教育,通过试题材料的引导,让他们独立思考,总结自己的成长,并指导自己未来遇到相关问题时该如何理性地、正确地处理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