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建设
文法学院的学生历来思想活跃,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可塑性较强。2018—2019学年,学院在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0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共计250余人。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好不好,队伍建设是关键。文法学院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汇聚了有校领导、学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班导师、党支部书记、青年骨干任课教师和共青团、学生会骨干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支队伍相互依存,科学分工,有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学院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学院领导分别主动联系各系、各室和党支部,并担任班导师。学院党委书记袁本文同志联系广告学系,将个人组织关系转至广告学系教师党支部中,并担任中文16-2班班导师;院长刘泽军同志联系法律系,将个人组织关系转至法律系教师党支部中,并担任法学16-3班班导师,副书记刘祥坠同志联系中文系,将个人组织关系转至中文系教师党支部中,并担任广告16-3班班导师;副院长袁凤识同志联系英语系和日语系,并担任日语16-3班班导师。
辅导员、班导师坚持深入宿舍、课堂,全面掌握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面对辅导员编制缺少的状况,学院积极与学工、人事等部门加强协调,努力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逐步扭转辅导员极度短缺的局面。目前,学院辅导员共计有8名,其中有学生工作管理经验的7人(含新疆内派教师1人),每个年级均有专职辅导员。学院辅导员坚持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积极利用心理普查、资助工作、就业指导、学业辅导、特殊群体筛查等工作抓手,坚持开展心理辅导,每年完成至少200人的深度辅导记录。班导师坚持实行坐班制度,坚持每1~2个月与学生谈话1次,及时将谈话信息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会商。
党支部书记依托支部组织优势,带领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理论知识学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利用业务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对学生开展学业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
学生团学骨干队伍和小辅导员队伍是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得力助手。新形势下,班级观念淡化、学生个性化突出及教育阵地转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抓好学生团学骨干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干部客观认识自身作用、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在学习和工作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注重品学,做好表率,从而带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到组织的温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广大同学中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为此,我们将文法学院的学生工作凝练为“12345”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方针”,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住“两条线”,一手抓学生成长成才这条“主线”,一手抓学生安全稳定这条“底线”;把握“三个途径”,做好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念好“四字经”,学生工作要做到“严、深、细、实”;下好“五子棋”,做好学生“学业设计、评优评先、奖助贷勤、创新创业、心理引导”五项主要工作;进一步打造具有“文法品位”的学生工作特色,努力建设一支“头脑有理念、心中有学生、操作有方法、脚下有行动”的学生工作队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