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在课程类型设置上,首先,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核心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目前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计算机学科或相关专业,专业之间的教学和学术资源共享是能够通过多方努力实现的。要让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技术发展概况有所了解,以便让他们无论在营销还是设计领域都打开一扇门,了解当下的广告传播活动可以触及的高度和广度。
与此同时,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从原来的具体行业技能基础上进行提升,这个提升不是技能的升级,而是视野和思维的提升。未来几年,广告行业大量的传统工作岗位都将被智能化系统承接,例如越来越成熟的程序化购买和广告自动化设计平台等,将大大降低广告媒体业务和设计工作对人力的依赖。因此,广告行业的人才需要向更上游转移,具有更优秀的创造力和更广泛的联系能力。
以北方工业大学广告学系的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尤其突出新传播环境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引入新媒体技术内容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下主流广告实践元素。如“广告媒介”课是一门需要实时更新知识体系和案例的课程,专职教师在校外实践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因此需要在行业内部邀请相关人员进入课堂进行讲授,在“纸媒的数字化转型”部分有传统大报的新媒体主管人员、在“数字化媒体”部分有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数据工程师等受邀。
第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理论转化提供平台。校园环境有很多广告传播的空间,而学生活动与校务宣传也有很多留给广告传播的空间。无论是涉及广告文案、广告策划还是广告设计和广告媒体等课程,都可以将校园中的资源进行整理利用。例如广告系的课程中就以校园户外媒体资源为考察对象,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实际项目运作,将校园微信公号作为效果研究的焦点等。事实上,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校园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锻炼平台。相对于高年级专业知识积累充足、实习机会增多而言,低年级学生在校外实习被接纳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在校园内,在教师的充分指导下,却可以用更多的信心和精力完成实践练习。
第三,用更具交互性的内容和紧凑的节奏,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力。当下的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原生一代,手机、电脑等丰富的媒体形式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也形成了他们多线性感官与行为习惯模式。体现在课堂学习上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形成将注意力聚集在授课上。这不是哪一种媒体的问题,也不可能用屏蔽或暂时保管学生手机和电脑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教学方法来将这些干扰注意力的媒体利用起来,或者让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游离。例如,在“新媒体营销”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办微信公众号,以一个学期为周期,期末考评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在“广告与文化”课上“对分课堂”,由教师主讲一个文化现象,介绍其形成与发展脉络,再将一半的时间交给学生,由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观察,做更微观的分析与讨论;“广告文案”的每一节课都由一个或若干全新的命题文案任务构成,让学生在互动和互评中不间断地汲取知识点。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行业以及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符合广告业界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也必须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特点。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广告学专业是不断面临新变化、不断整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将始终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注释】
[1]基金项目:本文为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广告学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探析”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怡,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博士。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