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艺术进入首都高校美育教育的实践价值

二、红色经典艺术进入首都高校美育教育的实践价值

红色经典艺术进入首都高校的美育教育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近年来,具有红色资源的地方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地缘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如,嘉兴学院利用“红船精神”,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新模式;井冈山大学通过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排演,提高培养质量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这些红色根据地相比,北京在革命历史文化遗迹方面也具备相当数量的、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和设施。如,北京市旅游委在2016年推出了十大主题、23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李大钊烈士陵园、八宝山革命公墓,等等。与红色主题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80余处,并且遍布东城、西城、海淀、丰台、昌平、延庆等12个区。可以说,北京的红色资源具有充分的“原真性和在地性”,“具有带给欣赏者敬畏感和崇拜感的‘膜拜价值’”(向勇,2015)。因而,首都大学生具有亲身参与红色文化审美实践的便捷条件。红色教育基地将成为红色经典美育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理论与现实的连接点,以情境化的方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会成为北京高校美育教育的独特风景,也会因为大学生这一高影响力群体的实践行为,带动起社会大众从思想到行动的参与,从而创造出整个城市自觉地继承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