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由精神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

二、审美自由精神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

审美是人的自由精神得以复归的最本质的动力和途径,而审美的自由精神则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其基本依据来自以下方面。

首先,自由精神是主体的一种自主意识,即主体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支配自己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正是人具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主意识,凡事都由别人安排,受别人支配,久而久之,除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外,其他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就会慢慢丧失。因此,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说:“凡是听凭世界或者他自己所属的一部分世界代替自己选定生活方案的人,除需要一个人猿般的模仿能力外便不需要任何其他能力。可是要由自己选定生活方案的人就要使用他的一切能力了”(约翰·密尔,1982)。自主意识实际就是一种独立思维的观念、习惯,它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没有独立思维,就不可能具有探索精神,就会导致思想僵化,也就谈不上创新、创造了。当然,自主意识并不是刚愎自用,独立思维也不是自我封闭,它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不断自我更新的精神状态。

其次,自由精神不仅是一种自主意识、精神状态,更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创造力,其主要表现为直觉和灵感。它是一种不自觉的、非逻辑的、情绪化的跳跃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较少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它能从对象的整体性出发,善于捕捉各种偶然的、随机的现象,从偶然中把握必然。因而,它和理性思维方式相比,更具有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许良英、范岱年,1976),“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通路:只有通过那种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许良英、范岱年,

1976)。

再次,自由精神是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形成人的创造力的心理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于智商,80%归于情商,情商的开发直接关联个体成功的概率。人的知识积累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要素,更重要的是受到健康情绪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意志力量的支配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驱动。审美教育对人的自由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形成广泛的兴趣、乐观向上的情绪、自信自制的态度、独立探索的个性,这些恰恰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发挥的重要前提。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出来的自由精神,能够丰富人的情趣动机,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完善人的情感生活,健全人的心理环境,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人的创造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