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作训练
与广告产业相关的互联网平台有很多,能够影响到业态走势的主要是BAT(B指百度、A指阿里巴巴、T指腾讯)。天猫、京东作为商品销售平台,与广告有更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一方面是平台上商品广告宣传的媒介,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和扩大平台的影响力,也需要做线上线下的推广,所以根据这两方面的需求展开的创作训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这种训练从二年级春季学期开始推进,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广告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学习了广告设计、摄影等相关的技法,能够初步地进行广告创意与表现。教师可以将真题与虚拟命题结合进行训练,例如,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天猫和京东的“双十一”预热为命题,学生根据该命题的具体需求进行创作,或是将平台商户作为广告主进行相应的广告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线上产品销售策略、消费者心理等相关内容,与传统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对比,拓展了对不同公司的品牌诉求差异化的认识,有利于了解整个行业的动态。
第二是以短视频平台需求进行的内容创作训练。从自媒体时代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人,应用短视频平台来传播自创的广告内容,这些广告的效果甚至好于品牌或广告公司的精心策划,所以广告主已经从“策划内容,再选地方去传播”变为策划“选合适的地方产生内容和传播”。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看到创意的力量,媒介的力量,引导学生展开对短视频平台内容的分析,微信公号和微博传播趋势分析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购买习惯;帮助学生从文案到画面,从平面到视频,全方位地掌握内容创作的核心要素,这对于未来应用自媒体平台传播创意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认知。这种训练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对于广告创意与表现有了更为深入的学习。要求学生转换思维,贴近生活开展内容创作,并将其作品在短视频平台播放,收集相关信息来评估广告效果。这些信息将替代教师评语,帮助学生后续的广告创作。教师在其中做到恰当引导、适时讲解、帮助修改、实时解惑,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