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的概念辨析和在高校的实施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辨析和在高校的实施

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相互关联又彼此有别。简单说来,前者主要涉及课堂层面的双语教学活动,后者的范畴更广,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双语教育活动。总的来看,双语教育为双语教学提供环境体系,双语教学为双语教育带来实践创新。

在中国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双语授课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本文所指的双语教学是指学校课堂里全部或部分采用英语讲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英语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可用汉语辅助)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达到知识迁移、技能操作、专业实践和思维方式在英语语境下的熟练运用。

国外实施双语教育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在属性、目的、背景、师资、教材、方法、政策、科研等方面有较多的不同(王斌华,2005)。中国的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逐渐开展有关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这一时期的双语教学活动特点表现为一种零星的、自发的、试探性的、基本没有行政约束的实践活动(谈多娇,201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在一系列政策中鼓励高校实施双语教学。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自此,双语教学开始全面自觉地按照政府规划和院校发展目标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课堂。

在课程建设上,双语教学有针对性地推进措施的落实。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07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目的是推动高校充分利用示范课程的资源和经验不断提高本校的双语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校教学评估中,双语教学也曾作为评估指标。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要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要达到一定比例。其中A类等级标准为: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发展至今,中国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师资与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