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时代的教学理念创新
移动互联网技术给传统的广告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业界生态、运作模式、操作规则等都在悄然改变,广告专业教育也需从教学理念层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场景时代广告业的需要。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静态场景到移动场景。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人的交流方式有两种:说话和走路。但传统媒介却分割了人类说话和走路的功能,而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一种补偿性媒介(Remedial Medium),是对台式电脑媒介路径阻碍行走的反抗和补偿,它的出现解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时空相位,同时也创造了移动场景,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和任何人交流任何内容或获取任何信息。这也为广告专业移动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即学生可以在任何时空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介入互联网,进行在线课程、知识分享和专业研讨等专业学习行为,不拘泥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甚至打破专业和年级的隔阂。
第二,从课堂学习到社群学习。社交媒体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社会化内容的消费,即用户以一个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迅速形成一个“圈子”或社区,相互之间推荐内容,并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手段在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从而促进知识信息的分享、交流与传播。这种来自同学、朋友,或者兴趣相通、关注相同的陌生人的分享或推荐的内容,构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的社交图谱,为基于“关系+知识”的社群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为场景教学创造了个性化的内容。广告专业移动化教学可以根据需要拓展社群资源,基于社群运营打造有效的教学场景,积累并发展移动化教学资源库。
第三,从“单向被动接受”到“双向互动参与”。当前的广告专业教学在理念、方法和手段上与业界需求仍存在一定距离。即使有实践教学环节,也大多是案例应用,即通过教师在课堂灌输,学生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来被动学习。但移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推广应用远远超出了教材的单一性、市场与产品的多样与变化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这种固定模式。因而各大高校广告学专业一直在通过“产学研共建”等形式加强与业界的联系,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使得学生与广告公司的实时沟通成为可能。需指出的是,广告学专业“移动互联网+教学”策略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因为移动互联网本身兼备专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的双重角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入参与、转变成为广告生产者,才能够真正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虽然移动教学不能完全代替课堂,但已成功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能够创造性地基于移动互联网用活场景教学,是决定广告学专业教学策略创新效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