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主要人生经历

一、冯玉祥主要人生经历

冯玉祥1882年出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的一个农户家庭,当时的晚清政府已是夕阳西下,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众生活艰难,冯玉祥一家也不例外,所以冯玉祥在1896年就参军入伍,以谋生路。恰好赶上晚清新政,军队进行西式改革,他自身也吃苦耐劳,赋性灵慧,在1910年他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可以说在军中仕途顺利。同时,他也受到当时反清思潮影响,加之自身性格经历的影响,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在北方参与发动滦州起义,由于当时北方革命党实力薄弱,清王朝的实力强大,起义失败,被革职查办,本应返回原籍,递解保定,但行至北京,被陆建章搭救。不久,又被陆建章委任为营长。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袁世凯谋求称帝,遭到多方势力的反对,南方掀起护国战争。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1月,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段祺瑞派冯玉祥所部第16混成旅开往福建,与孙中山麾下的护法军作战。冯玉祥深明大义,在武穴通电主和,反对与南方革命党作战。

1918年6月底,冯玉祥率部进驻湖南常德,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0年,随陕西督军阎相文入陕,冯玉祥此时属于直系军阀。不久,阎相文自杀,由冯玉祥署理陕西督军,他以陕西为地盘扩充势力,得到苏联大力支持,其军队被称为“西北军”。1921年10月10日晋级陆军上将衔。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他率部出击河南督军赵倜,直系获胜后,被任命为河南督军,但吴佩孚将河南作为老巢,排挤冯玉祥,将其升入陆军检阅使,空有名头而无实权,他率部移驻北京,失去了河南地盘。冯玉祥兵多饷少,难以维持,三番五次地向北洋政府索饷。北洋政府为了缓和矛盾,于1923年5月11日特派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辖区包括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其意是冯玉祥部可以向西北地区谋生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与孙岳、胡景翼联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直系统治,将溥仪赶出了皇宫。北京政变使得直系势力在北方损失殆尽。冯玉祥为了尽快收拾北方局面,一方面邀请广州孙中山北上,使得革命思想在北方得到了宣传,影响了很多人。一方面又请天津段祺瑞出山,想借助段的名望收拾残局以及防止直系势力北上。政变后的冯玉祥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势力之一,同时,奉系势力二次入关,势力大涨,而段祺瑞的中华民国执政府受到了冯玉祥与张作霖两方势力的主导,奉系沿着津浦线南下,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都纳入其势力范围,而冯玉祥的国民军势力范围则在京汉线以西以及广大的西北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矛盾不断增大,在孙奉战争、郭松龄反奉战争之后,冯玉祥本欲联合再次在武汉崛起的吴佩孚反奉,但吴佩孚不忘北京政变,最后与张作霖奉系联合反对国民革命军,国民军撤出北京,苦战南口,退守西北,冯玉祥赴俄考察,这一段是国民革命军最艰难的时间。冯玉祥于1926年9月归来,五原誓师,重整军队,响应广东国民革命政府的北伐,出兵陕西,解西安之围,之后出兵河南,与北上的北伐军胜利会师,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之后冯玉祥集团被编为第二集团军参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二次北伐,打败张作霖,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其后又由于军队、地盘矛盾,先后爆发蒋冯战争、中原大战,西北军将领在战争中叛冯投蒋,冯玉祥集团势力大减,接近瓦解,冯下野,隐居泰山。

“九一八事变”之后,冯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1933年召集部分旧部,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对日寇进行了坚决抵抗,但在蒋日的联合压力下,再次退隐泰山。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冯玉祥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坚决抗日,反对投降,对于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很大贡献。1945年抗战胜利后,冯玉祥追求和平与民主,反对内战与独裁,最后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彻底决裂。在1948年由美返国的轮船上因失火而牺牲。

冯玉祥将军的一生,主政驻军多地,爱民护民,严格治军,多有善政。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