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舌居士

莲舌居士

“莲舌居士”是李桐轩的号,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先生晚年学佛,遂取此号。其实不然,李仪祉在《南园忆胜》中说道:“莲舌居士之号,盖早已有之,非于其晚年好佛时始也。”李仪祉说,他刚认字的时候,便看到父亲在新年灯笼上题字,已用此号。

李桐轩晚年作《莲舌居士传》,称“居士除旧布新,时代人也。吐舌并作三瓣,出唇外寸许如莲状,因以为号。淡泊恬退,不喜俗持……”

李仪祉

李仪祉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之职时,将父亲接到北平,在此期间,李桐轩潜心研究佛法,以人民劫难太深,向佛祈请,愿舍一身以减众生之罪。那时他的身体出了问题,他常说:我不怕死,只是我的志向还未达成。所谓未竟之志,即他的著作数卷尚未完成。其着力方向,仍在民间教育。他自感时日无多,于是抱病而起,每天书写不倦,感到力气不济时,便向佛祈祷,请求延些时日,以完成其愿。有时精神大振,眼力亦强,缮写小字,工整不苟。

这部最后的作品名为《民兴集》,取“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之义。全书分为《民兴文集》及《民兴行集》,文集教人如何识字通文,方法皆自创。行集则分为《法编》和《戒编》,皆为教育儿童之真言。《法编》写一个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怎样智慧的处理,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身心快乐的人。《戒编》总结了27种养成孩子恶习的原因,比如:“养成懒惰恶习”“养成轻视父母恶习”“养成说谎恶习”等,每一种都由一个或几个故事来呈现,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民兴集》终于写完了,李桐轩遂卧床不起。当时李仪祉任国府救济水灾委员会总工程师,收到家中急电,即请假归里。李桐轩见到儿子,悲喜交集,既而后悔道:“儿女之情,久已忘怀,何复出于不自禁,甚矣魔障之难祛也。”自此以后,恢复怡然之态,卧床三月,始终无烦恼状。

1932年2月,李桐轩病危,但其神志清明,口中喃喃念着一首诗:“不做还家万里梦,浑忘为客五更愁。辞别亲朋无一字,接引老病有孤舟。”他嘱咐儿子好好工作,又嘱家人不要哭泣,只须念佛。

李仪祉说,父亲走的那一年,泾惠渠建成,江堤告竣他即大病,几濒于死。这是他对父亲最大的纪念。

(本章图片由李晑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