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代,无观众,即无戏剧

无现代,无观众,即无戏剧

1934年10月,《西安民意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陕西四年来之戏剧》,这是封至模自加盟易俗社,浸淫于秦腔,潜心调研的心血之作。他认为“西安环境之对戏剧,一方希望极高,一方倾向极低,两种反对势力,各拽戏剧以走,故戏剧之进展,受很大阻力”,原因何在?“观众程度过低也”。所以改良戏剧,不要忘记改造观众,提高其赏鉴能力,才不致离观众太远,致曲高和寡。

封至模提出,“无现代,无观众,即无戏剧”,今天听来仍振聋发聩。他总结出陕西戏剧的六点矛盾:

一、中国歌剧(即戏曲)不变形式,决不能用布景。愈写实而愈不实,以至破坏了中国剧之组织,减损了中国剧之美性,故有识者正谋废弃布景,而一般人,反趋之若鹜。以西安八不合之古式舞台,硬插入些六不像之纸扎画片,使演者无法做演,使观者不能卒观。

二、野蛮、残忍、火爆,皆现代艺术之所摒弃,实亦为秦腔之缺点。钢刀铜铡,愈演愈烈,火烟血彩,日趋日甚,人们“精神”,越刺激越麻痹……无论如何情节,一味以紧张称胜;无论饰何角色,一味以火爆见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至不可收拾。有识者方思廓而清之,而一般人反嗜之成癖。

三、戏剧技术门类甚多,唱、念、做、打、扮、饰共分六门四十八类,须面面俱到,样样俱佳,方称完全上等角色。西安现象,往往一雏伶出台,一切幼稚不堪,只听嗓子宏大响亮,便捧之上天……常见台上荒腔走板,造句忘字,方自惭不敢抬头,而台下乃报之以雷动之掌声,如此南辕北辙,焉望进步哉!

四、剧场最忌台下光亮,人声嘈杂,秩序不整,时间过长。吾人正谋逐渐改进,乃有人反喊嫌黑,或高声谈话,叫买零食,厌烦对号,要求加戏,岂非开倒车乎!

五、一个正当角色,呕尽心血,研得两句绝调唱功,刻心经意,做出一个适当表情,最值推崇与赞扬者,观众决不理会。乃一个丑角毫不合剧情的做个鬼脸与怪声,或一个旦角来个决不需要的妖媚之笑,反轰动全堂,齐声喝彩。

六、思想纯正,情理圆通,表演适度的戏,觉得平常,而神奇鬼怪,荒诞不经,唱做淫亵,服饰离奇的戏,倒卖满堂。

对陕西戏剧的种种怪象,封至模大声疾呼:“诸如此类,戏剧何由而进步乎!”可谓爱之深,责之切。其时,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发展迅猛,上海的电影院不下40家,电影进入陕西不过四五年,却后来居上,前后已有六七家开业,现仍有三家正常营业。封至模预言,倘若戏曲不振奋努力,革短增长,恐要被电影挤倒。现在看来,的确被他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