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王大大”
年过八旬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全巧民,每每想起王天民教她唱《洞房》的情景,眼眶就湿了。
“我13岁开始学这出戏,学到15岁,王老师整整教了我三年。那时年龄小,不知用功,一学就想睡觉,王老师脾气好,从不发火,但他也着急。怎么办呢?出去买一些糖果装在口袋里,我们这些娃娃不听话了,他就掏出糖,说:‘我娃吃,吃了好好练’。就这样哄着我们学。”全巧民说,她那时并不喜欢《洞房》,不理解什么风花雪月,只是学些皮毛,后来年龄渐渐增长,才觉出了王氏表演的精妙所在,“他就躺在那里,不说话,观众掌声就响起来了。他的哭和笑是一绝,瘪嘴哭,抿嘴笑,这是他教我的,听着简单,却不是一朝一夕能体会的,学得不好,会流于俗气。”
和全巧民同为易俗社“49级”学生的张咏华,形容王天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是我们的开蒙老师,教学生和他演出完全一样,每个细节都认真示范,毫无保留。”经他排的戏有《柜中缘》《洞房》《闺情》《少华山烤火》等,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但还是每天来社里,坚持授课。冬天小学生赖床,他挨门呼唤,直到学生起床练功。

王天民(中)与全巧民(左)、张咏华合影
张咏华讲了一个小故事:“王老师给我们班几个小师妹排《闺情》,十几岁的孩子玩性未改,嘻嘻哈哈,坑得老师没办法,只好说,你们只要好好排戏,我就给你们买花生豆吃。大家一听高兴坏了,马上进入状态,刚一排完,几个人就拉住王老师的左右膀子,要他买花生豆,王老师只得掏钱买。这么一来,可惯坏了这几个调皮鬼,再次排戏,还要王老师买花生豆,老实巴交的王老师无奈只能给学生‘行贿’了,现在想起来可真是不成体统啊。”
王天民参加了“49级”和“59级”两期学生的培训,社里老少都很亲近他,年长者叫他的乳名“天贵”,年纪相仿的称他“王大大”,学生叫他“王老师”,小孩子叫他“王爷”。20世纪50年代中期,易俗社去三原演出,招来几个“插班生”,有吴西民、刘爱玲、屈玉芳等,对于这样没有一点基础的“白胎子”,谁都知道费事难教,但王天民还是接了手,一出《复汉图》的《闺情》,连续排了三组,分甲乙丙角轮流演,排演中娃娃困了、累了,他买些酸枣儿,安抚娃娃们。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受自然灾害,他看到有的学生练基本功体力消耗过大,便把自己的粮票和钱省下来,悄悄给学生。花脸演员孙省国幼年时衣不蔽体,王天民见孩子大冬天的流浪街头,便把身上棉衣脱下来给孙省国穿,又帮他进社学艺。
因为身体原因,1949年后王天民就很少演戏了,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代表剧目传给学生。196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西安市秦腔剧院,将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三团统一管理,并成立演员训练班,有意请王天民担任院长,据说他为此烦恼了好几天,他知道自己要么唱戏,要么教学生唱戏,是当不了官的,所以一再拒绝。直到组织上有了新的任命,他才安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