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三笑”
2009年6月,陕西省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演,最后一场是《洞房》。演出开始前,全巧民心里直打鼓,她已经72岁了,与她搭档的杨文颖先生78岁。
其实,年龄和身体状况,还不是全巧民最担心的问题,而是《洞房》虽然名气大,但并不是压大轴的戏,生旦都没有成套唱腔,也没有大动作,比较温。50年前,王天民将自己的代表作《洞房》传给全巧民,之后经历“文革”,此剧再也没有和观众见过面。全巧民是唯一将这出戏继承下来的学生,她能演出老师的神韵吗?全巧民回忆起那天演出的情景,“我忐忑不安地上场,走到台口一个王天民式的抿嘴笑,赢来一阵喝彩,我才放下心来。老师教我时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历历在目,我是照着他的路子演的,当年学的时候我年纪小,现在才真正体会到王天民《洞房》的魅力。”
《洞房》是传统本戏《蝴蝶杯》中的一折,王天民饰演的卢凤英与《柜中缘》的许翠莲全然不同,许翠莲是邻家女孩,纯真质朴,卢凤英是大家闺秀,温柔矜持。《洞房》一折讲的是,新婚之夜,卢凤英得知夫君田玉川竟是杀她亲兄的罪魁祸首,一时之间,震惊、悲戚、怨恨、犹疑、怜惜、不舍、爱慕,种种情绪交织,层层递进,而这些大起大落又要发乎情止乎礼,符合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份设定。戏剧评论家封至模在《王天民之“撒手锏”》一文中谈道:《洞房》之难,“不在唱白表做,而在身份之合,他人演之,不伤于荡,即伤于泼,或伤于小气,否则呆若木鸡,冷若泥塑……王之长即在喜怒百出,始终是一总督小姐,此为难能可贵也。”
1932年易俗社进京演出,王天民《洞房》轰动京城。当时梅兰芳不在北京,错过了这场戏,后来还专程到西安看王天民的表演。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在京宴请王天民、康顿易,席间请王即兴表演《洞房》之“笑”,齐盛赞:“仅这几笑即可作长篇评论。”时人评价:“全剧生色处,尽在三笑中。”

第一笑:初入洞房,卢凤英被丫鬟扶着垂首缓行,心中暗自思忖,不知父母给她选定的郎君是何等样貌。王天民表演时,微微仰头,正与田玉川四目相对,他迅即扭颈俯首,以左袖掩面,抿嘴一笑,喜而不露,却是心花怒放。
第二笑:深夜醒来,发现新郎倚桌独眠。卢凤英唱:“洞房里偷眼看奴的新郎,怪不得老爹爹将他夸奖,果然是潘安貌绝世无双。今夜晚偕花烛喜从天降,因何故锁双眉呆坐一旁?移莲步出罗帷去把话讲……”王天民以轻盈的小碎步移至桌前,欲叫醒新郎,口一张,欲言又止,羞答答转身满意地一笑,又赶紧双手捂嘴。
第三笑:二人同出罗帐,相视一笑。这一笑,要表达卢凤英对田玉川的浓情蜜意。王天民别出心裁,他嫣然一笑,眉目含情,旋即来了个大转身,背对观众而立,但台下仍能感受到他盈盈的笑意。
封至模评价王天民的表演:“扮相得一‘腻’字,身段得一‘娇’字,唱功得一‘柔’字,做工得一‘细’字。脱尽秦腔火气、粗豪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