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县志
2025年10月13日
纂修县志
1938年惊蛰过后,下了一场大雪。彤云低垂,雪深尺许,数十架日军敌机在西安城上空盘旋,投弹数枚,在家里就听见隆隆的炮声。范紫东的第三子诞生了,取名文豹,豹者谓胆大也。10月间,范紫东举家回到乾县,以避战火。
在乾县的日子,范紫东着手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他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即编纂《乾县新志》。在此之前,他已纂修了《永寿县志》《陇县县志》,家乡人不理解,说他舍自己的田耕别人的地,范紫东说:“我多年旅居他乡,对故乡的风物和人事变迁,知之甚少,不敢贸然下笔。这次回来,见城垣残破,街市萧条,让人触目酸心,我已经60多岁了,怕再不起笔就晚了。”一日范紫东与友人在乾县街道散步,谈及往事,友人手指一处说,某君伤于某处,再指一处,说,某友死于某地。范紫东感慨不已,“我们谈的这些,都是县志的材料啊”。他认为,陕西局势每有变动,乾县必遭兵灾,加之饥馑频发,盗匪充斥,农村日渐凋敝,大道两旁的柳树死了,城内外的庙堂塌了,一些名胜古迹多废为丘墟。再不编写整理过去的文献资料,后人将无征不信。
乾县新开巷韩家宅子,曾租赁给盐务局存放盐,俗称“盐局韩家”,范紫东暂居此处。“盐局韩家”前庭有一株龙爪槐,树龄近百年,树冠巨大,遮天蔽日,范紫东因此为寓所命名“槐荫轩”。就在这里,范紫东完成了《乾县新志》的编纂。
范紫东在《乾县新志》序言中写道,编写县志有三难:旧家藏书,类多散轶,其搜讨难;官府案卷,屡遭兵毁,其检查难;乡村事迹,漫无记载,其采访犹难。1939年底,6册共14篇《乾县新志》完成,他在旧志的基础上,补充遗漏之处,续写新增部分,修改归属不当之处,尤其是对自然、地理以及生产、经济的记述,细化到天气、雨量、人口增长、手工业等,较之历代旧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范紫东编纂《乾县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