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看“赛金花”

赛金花看“赛金花”

范紫东写过一出戏,叫《颐和园》,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背景,批判慈禧丧权辱国。戏里夹叙京师名妓赛金花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一段私情,赛金花一方面为联军代办军粮,一方面劝说瓦德西下令禁止官兵滥杀无辜、擅入民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北京市民。京城人对赛金花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范紫东在《颐和园》序言中说:“诚以西太后之贻误国家,不如赛金花之好行方便也。”不吝惜对这位奇女子的赞美。

1932年易俗社赴北平演出,《颐和园》作为演出剧目之一引起轰动。轰动的主要原因是赛金花本人来看戏里的“赛金花”。据京剧名旦尚小云回忆,“记得那天是在东安市场吉祥戏院演出的,开演前,三号包厢出现了一位妇女,全场立刻为之轰动,原来赛金花本人也来看戏了”,当时赛金花年逾六十,生活困顿,有人问她,戏里演的是不是真实情况,赛金花笑了笑说:“那是内幕的事,外人是不会知道的。戏的表演是对我的鼓励和表扬,其实我是没有那么大力量的。”对于这段插曲,天津《大公报》以《不堪回首话当年》为题,报道了赛金花观剧的新闻。报道称,真赛金花对“假赛金花”表演各节大体满意,唯对幼年受骗,陷入娼门的苦境未加描述,有些遗憾。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颐和园》在北平演出期间,作为剧作者的范紫东,到底有没有和赛金花见面。目前流传的有两个版本:一是未见面,二是两人在北平赛金花的家里见了面。

据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1988年编著的《西安梨园轶闻》中说,范紫东当年并未随易俗社来京,赛金花只在后台会见了戏里扮演赛金花的王天民和扮演洪公使的康顿易。没有见到范紫东,赛金花深感遗憾,回到住所后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自己如今贫困潦倒的处境,她连夜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上一张小照,第二天寄给了远在西安的范紫东。信中,她首先感谢范紫东在《颐和园》一剧中为她讲了公道话,又详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希望范紫东编一出以她个人为主的戏,为她正名。范紫东接到信后,对赛金花的遭遇很同情,也确实萌发了为她写戏的念头。遗憾的是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社会动荡,这件事也就搁下了。

第二种说法据说是范紫东亲口对人讲的,但已无从考证。1932年12月21日、22日两晚,《颐和园》分前后本演出,范紫东本人也在剧场看戏。演出结束后,赛金花经人引荐,邀请范紫东去家里做客。第二天上午,范紫东如约而至,赛金花的寓所在天桥居仁里,平日只有一女仆照顾,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光。赛金花设小宴招待,席间,两人就剧中情节进行探讨,赛金花说:“戏里将我和瓦德西的关系描写得有些过了,演出以来,大家都赞美我周旋议和,救护京城市民的行为,但于我良心上,实在不安……”范紫东说:“无论出发点如何,你做过一些义举,是有功劳的,你不必为此介怀,我也知道你的苦衷……”

那次匆匆见面,之后两人就再无交集了。四年后,赛金花在北京病逝。关于她的故事一直在坊间流传,而以赛金花为原型的戏剧作品,从范紫东《颐和园》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