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电影《火焰驹》《三滴血》

秦腔电影《火焰驹》《三滴血》

在秦腔发展史上,有两部戏曲电影对秦腔艺术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们是《火焰驹》和《三滴血》。

《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剧目,作者为清代剧作家李十三。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这是第一部秦腔彩色故事片,上映后引起轰动,扮演李彦贵的陈妙华和扮演黄桂英的肖玉玲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故事讲述北宋时期,奸臣王强与朝臣李绶不和,诬告其长子李彦荣在边关叛国投敌,李绶入狱,家人被逐出汴梁。李绶次子李彦贵带着母亲、嫂嫂去苏州投奔岳父黄璋,不料黄璋见李家败落,决意撕毁婚约。黄璋之女桂英反对父亲所为,终日苦闷。一天丫鬟芸香发现李彦贵流落街头卖水,遂帮助桂英与彦贵相会,两人互表心意誓死不渝。

陕西参加《火焰驹》拍摄的演职人员共59人,其中易俗社53人。郝振易是剧组成员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在全省挑演员,导演组在西安和外县看了很多戏,确定了演员阵容,主演陈妙华和肖玉玲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其中有一场卖水的戏,需要演员挑着担子。陈妙华从未碰过担子,为了表演的真实性,她每天用担子挑两桶水,在排练厅里一圈圈走。

电影《火焰驹》剧本

电影《三滴血》剧照

《火焰驹》公映后反响很大,当初作为影片备选的《三滴血》也很快提上拍摄日程。1959年11月,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赴上海演出,江南电影制片厂看了《三滴血》,对剧本和表演非常欣赏,有意将其拍成舞台戏曲片。电影人周伯勋是陕西籍,对此事极为热衷,多次找易俗社负责人商谈,希望促成与江南电影制片厂的合作,易俗社和演出团遂请示陕西省委,才知此前已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口头约定拍摄《三滴血》,江南电影制片厂只好遗憾地放弃了。

1960年6月,电影《三滴血》开拍。演员和舞台艺术人员全部由易俗社担纲,杨公愚任艺术指导,薛增禄任音乐指导,主要演员为:刘毓中饰演周仁瑞、樊新民饰演晋信书、孟遏云饰演王妈、肖若兰饰演李晚春、陈妙华饰演周天佑和李遇春、全巧民饰演贾莲香、雷震中饰演周仁祥、孙莉群饰演甄氏,集中了易俗社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

《三滴血》中有几场难度较大的戏,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拍摄水平和条件下,确实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老虎扑人的镜头,陈妙华一人分饰两角的镜头。《虎口缘》一场,老虎的镜头是从苏联电影《驯虎女郎》中剪辑过来的,效果非常逼真。电影中陈妙华扮演双胞胎,当时是怎么拍的?据全巧民先生生前讲,拍两人正面戏时,把一折戏当两次来拍,在中间拉一根线,把左右两边隔离开来,拍左边时把右边的戏遮住,拍右边时把左边的戏遮住,戏还照演,最后两次曝光合成一片。当时考虑到拍摄难度,往往是一人正面一人背面,同时出现正面的镜头很少。

孙莉群对当年的拍摄记忆犹新,“六七月份西安特别热,西影厂正在建设中,我们拍戏的地方是一片空地,搭了个简易摄影棚就开拍了,可以说要啥没啥。陈妙华演两个角色,为了贴近青年男子的造型,化妆师给她垫鼻子,天气太热,又没有空调,捂的时间长都化脓了。”孙莉群说:“那会儿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我们拍戏的好歹有粮食吃,但我家里给我捎话,说家里没粮了,我一下就慌了,也没办法问人借,后来是全巧民给了我8斤粮票,这事我永远记得。”

《虎口缘》家喻户晓,全巧民饰演贾莲香,陈妙华饰演周天佑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三滴血》如期拍摄完成。1961年全国公映,万人空巷,影片中的几位年轻演员也迎来了艺术事业的高峰。至今一提起《三滴血》,陕西人首先想到的是这部电影,它已经成为经典秦腔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