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被打成“戏霸”
戏剧家杨文颖先生,曾写过与封至模的“最后一见”。那是“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最紧张的时期。一天他去戏曲研究院办事,刚进门就看见封至模颤颤巍巍从厕所走出,腋下夹着一把笤帚。杨文颖顿时明白,封先生已被革命队伍“清扫”了。“我急欲上前招呼,他却摇手示意阻止。”杨文颖说,“其时一经揪出,便是‘牛鬼蛇神’,封先生的心情处境,我是完全理解的。”
1966年2月,封至模73岁,他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并未离开研究院。他还想着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戏曲苗子。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戏曲研究院大门口的墙壁上刷着巨大的标语:打倒戏霸封至模!
封至模成了“戏霸”,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他被拉去批斗,批斗会上被他的某个学生踢倒在地,头和膝盖磕伤了,牙也磕掉了。他不敢去医务室包扎,每天照例去向领袖像请罪,打扫厕所。有一次院里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把牛棚里的“牛鬼蛇神”集中起来,看戏,学习,受教育。看完要发表感想,别人都说些场面话,如何触动心灵,等等,封至模却认真谈起了表演,说小常宝的烧火动作不真实,一些角色行当不分,还提出改进意见。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他毫无顾忌只管说自己的。封至模就是这样一个忠于艺术的人,他常说:“艺术是不能说假话的。”
“文革”后期,封至模从“牛棚”放出来,被平反认定为进步的文艺工作者。这得益于一次阴差阳错的“审查”。
1940年,封至模好友、共同创办夏声戏剧学校的伙伴任桂林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分配到延安鲁艺工作。这时边区正在进行旧戏改革,因缺乏服装道具,便派任桂林去完成购置任务。他一到西安便找封至模。封至模热情接待,买好戏箱并帮助他们打点运到陕北。临行时赠送了戏曲方面的资料书籍《梨园影事》《中国剧组织法》《梅兰芳游美记》《程砚秋游法记》等约30种。此事被西安警察局获知,督察处即派人到封家查抄,把他的私人来往信件全部没收,并将其胞兄一同带到警察局审讯,后因既无口供,又无实据,只好放人。“文革”中审查封至模,无意间将这件旧事翻起,却因此洗脱了他的“反动”罪名。
那时封至模已经77岁了,但他不是个容易服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还有很多规划:再排几部戏,为秦腔老艺人作传,整理出版《中国戏曲大词典》……他要把“文革”耽误的几年补回来。无奈,平反不久,封至模脑梗中风,丧失了语言能力,病情一度很不稳定。他的独子封玉书在南京工作,“文革”中受冲击,被下放到江苏盐城京剧团。1971年初,封玉书将父母亲接到南京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