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欺天到处安

心不欺天到处安

范紫东曾给友人赠联:脚踏实地行来稳,心不欺天到处安。这亦是他一生为人的准则。

范紫东极为重视文史研究,喜欢收藏古籍善本、名人字画,常常不惜代价。他临写了《关西周秦石刻摹本》,注有释文。稿成,找到书商为其出版,书商以该书内容古僻难识,不能赚钱为由婉拒,但又说,如果是范先生的剧本,他倒愿意效劳。范紫东说,这摹本才是正经东西,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存,应该被更多人了解。他再三劝说出版商,还是无济于事,后来只好自己找木匠,以梨木板刻制,让家里人一张一张地拓印,再以铅印印刷释文,最后用针线装订成册。范紫东的三子范文豹回忆,他小时候就干过这些活计,还把印制好的摹本拿到街上摆摊出售,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什么收益。但范紫东坚持这么做,说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被埋没了。

晚年的范紫东依然忙碌。1952年,社会各界为抗美援朝大办募捐活动,西安文艺界举行义演,范紫东以73岁高龄粉墨登场,演出传统戏《回荆州》中“诸葛亮撑船”一场,技惊四座。大家都说,大作家出来唱戏,真是想不到。同年,他还编写了新剧本。1953年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聘请范紫东担任文史馆馆长,范紫东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以后我也是公家人了。”他带领馆员对西安城区郊外许多古迹做了详细的实地调查,编写了《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

1954年初,西安市文史馆筹备编纂《陵墓志》,范紫东不顾年事已高,冒着严寒,和同事们一起奔走在勘察古陵墓的路上。3月26日,在考察灞桥和秦始皇陵时,范紫东不避风寒,亲自步量,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回到家中就开始发高烧,上吐下泻。经医治无效,于3月31日晚与世长辞。

范紫东灵柩安放在“待雨楼”上房厅堂,西厦檐下陈列着他毕生写就的剧本、著作、诗画手稿。院外摆满花圈、挽幛、挽联,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