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不是“刘党”
陕西人有多爱刘箴俗?民国时期,西北大学讲师,兼任陕西省省长公署秘书的张辛南曾说:你如果要说刘箴俗不好,千万不要对陕西人说,因为陕西人无一不是“刘党”。
这句话记录在民国“副刊大王”孙伏园的一篇回忆文章里,他说:“刘箴俗三个字在陕西人的脑筋中,已经与省长差不多大小了。而刘箴俗还是一个好学生,易俗社的成绩榜上,我看见过箴俗的名字。”
刘箴俗的长项在做工,他自幼身体弱,气息不足,秦声素来高亢,在他这里却是低回婉转。但刘箴俗的聪明就在于取己之长补己之短,他用属于箴俗的独有的表演将观众的眼睛牢牢地抓过来,凡《复汉图》之阴丽华、《洞房》之卢凤英、《夺锦楼》之钱瑶英、《双锦衣》之姜琴秋,一经他手,便成准绳,后来演以上诸剧者如张秀民、王天民、宋上华等,均以他为范本。
戏剧家封至模先生尤其赞赏刘箴俗的表演,曾撰写多篇文章加以分析。如《玉镜台》“哭路”一场,何玉英想起新婚丈夫,成婚当晚因军务紧急仓促而去,再无消息,不由一阵猜想:“莫不战死!”“莫不病亡!”说至此,人声乐声,戛然而止。刘箴俗演出时,因所演人物脑子骤然这么一转,心绪茫然,当下双目呆滞,直似听见了不祥的消息,不能自持,接着滚白“哎、哎、哎”三叹,悲情难抑。台下观众也不禁落泪。再如《玉虎坠》“告状”一场,唱“我这里出女庵将门倒掩”一句时,箴俗双手带门、锁门,再哭爹爹,背包袱下场。从小边台口开始,观众便掌声不断,一直送他走下场门。刘箴俗也能驾驭另一类角色,在《杀狗》中扮演焦氏,他搬过椅子一放,十指相参,抱膝一坐,说:“咱两个今日、明日、后日,三天都莫要说话!”活脱脱一个泼辣妇女。

《复汉图·昆阳战》刘箴俗(左)饰阴丽华,路习易饰刘秀
湖北名士袁达三赞箴俗“眉目神色俱是戏法,喜怒哀乐均有书气”,让人联想起清乾隆年间的名伶刘郎玉。
刘郎玉是秦腔名旦魏长生晚年的高足,从小以唱小曲闻名,后入三庆部,时人评他“态度安详,歌音清美,每于淡处生妍,静中流媚”。而刘箴俗亦有刘郎之风采,他演青梅,自荐一幕,情致缠绵,却丝毫不涉淫逸,殊为可爱。汉口演出时掌声长达一分钟,很多不看戏的人也慕名而来,1922年易俗社在汉口举行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所收赠品甚多,送刘箴俗的占了一大半。据易俗社老艺人郝振易说,从汉口回陕,社会各界赠送的匾额装了半火车皮。古语有云,一笑倾城,“刘郎足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