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全部家当加盟易俗
也许是有了某种感应,当陈雨农看到孙先生乐滋滋地向他走过来,就大概猜出是为着什么事。他已经听说了,西安城几位有头有脸的文化人,最近正谋划着成立一个新型的剧社,孙仁玉正是发起人之一。
果然,孙先生一见面就拿出倡议、章程及各界名流的签名簿,递给陈雨农,说:“看看吧,我们要干一件大事!”
“易俗伶学社。”
“对!所有招进来的学生不光学戏,还要学文化。移风易俗,改良社会。”
陈雨农一边听孙先生介绍,一边细看章程。这真是和江湖的戏班子不一样啊。规章制度一清二楚,筹款、招生、教练,戏怎么编、怎么演,奖励、惩罚都写得清清楚楚。陈雨农有些激动了。
孙仁玉说:“雨农,我今天是向你请教来了。我知道好教练难得,教练长更不好请,可我主管教练事务,这个教练长你担任再合适不过了。”
陈雨农说:“能与各位大先生为伍,实属荣幸,我雨农要是没有这个摊子,就跟您鞍前马后地干一场。”
孙仁玉说:“确实为难你了。现在新元伊始,百废待兴,创办易俗,乃是一群热心社会教育的人士捐资而为,富事穷办,教练长也就一月二十几块现洋,与你当班主不可同日而语。你好好考虑吧。”
孙仁玉走后,陈雨农一连几天思来想去,很是矛盾。想想自己,因为唱戏被村里人嫌弃,有家难回,如果有机会改变千百年来艺人受侮辱、受迫害,甚至死了连祖坟都不能进的悲惨命运,让他舍弃自己的戏班又如何?但又想,拉起一个戏班不容易,他和兄弟们苦心经营,终于在西安城有了一席之地,他这一走,戏班子也就散了。

易俗社教练阵容强大,前排中为唐虎臣,第二排左一为党甘亭,后排左一为陈雨农
这一天,孙仁玉又来了,没有说教练长的事,而是让他看一个本子。这是孙仁玉为易俗社写的新戏《新女子顶嘴》,陈雨农直看得眼睛发亮,好戏呀!想当初玉庆班没有新鲜的戏排,他只得改编皮影戏,现在易俗社有这么好的编剧,何愁没有好戏!孙仁玉的最后一块“砖”将陈雨农敲动了。
1912年8月,易俗伶学社成立。陈雨农解散了玉庆班,声明加入易俗社,他不仅捐出了价值百金的服装道具,还带来了须生教练李云亭。这一举动如石入水中,在西安城激起大波澜。后来曾有人问他为何做此选择,他说:“我入易俗社,愿以诸君俱学界人,藉以提高人格,为数千年伶界增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