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亦师亦友

范紫东与戏剧的缘分是从入学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开始的,他遇到了恩师孙仁玉先生。来自临潼雨金镇的孙仁玉担任学堂斋务长,教授史地课程。孙仁玉正是后来易俗社的创始人,而另一位创始人李桐轩的两个儿子,李约祉、李仪祉也在此上学。正所谓世事流转,因缘际会,范紫东也许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从此和孙仁玉等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那是1903年春,10年之后,易俗社在西安创立。

虽说是老师,但孙仁玉只比范紫东年长六岁,两人亦师亦友,范紫东经常去孙先生的宿舍看书,而孙仁玉也很喜欢紫东的好学。《孙仁玉传》中,记载着两人的一次交流。

孙仁玉问紫东:“《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段,王公写到,‘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深意何在?”

范紫东说:“请先生赐教。”

①范紫东(前排右三)与易俗社同仁

②范紫东时装剧《金手表》戏装照

孙仁玉微笑道:“我也是细读了金圣叹先生眉批的版本,才体味出其中深意,关键在一个‘情’字,通过崔莺莺对马儿车儿两种速度的企望,透出了女儿家不舍的心情,前面的马儿走慢些,跟随的车儿走快些,车、马不就并排而行了吗?这样一来,车上的莺莺和马上的张生即使不能话语交流,起码可以揭开帘子眉目传情。真个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所以作词者,不在文理高深,而在情真意切。”

范紫东点头称道,他惊讶于先生的体察之深。于是说:“先生能把这个金本借给我读吗?”

孙仁玉说:“我就是给你买的。”

范紫东以最优等第一名的成绩从宏道高等学堂毕业,第一时间给孙先生去了信。孙仁玉彼时已到西安府中学教书,接到来信,大喜,急向校方建议聘范紫东任教。不久,范紫东便来到学校担任理化教员,分别两年有余的师生加兄弟,又聚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