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两个人
在舞台上风情万种的王天民,生活中却是个“笨拙”的人。他的后人、学生,曾经的师友都证实了这一点。甚至有人说他“好像傻乎乎的,笨嘴拙舌,前言不搭后语,还胆小得厉害。”
1932年冬在北平演出,王天民19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见到生人就脸红,手足无措,一点也不像“翩翩少年郎”。当时天津《大公报》报道,“他一看见记者,面部及动作上,总显出一种不好意思的状态。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绒领制服,戴着一顶土耳其样式的黑皮帽,围着一条围巾,两只手插在口袋里,帽子总不肯脱掉。记者对他发问的时候,立刻就站起来回答,但总是迟疑,说话的时候,时常用一个手指头划地,好像他正在戏台上表演似的,说完了头便低下去。”很多人感到惊讶,不知为什么,王天民一上戏台,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哭一笑,都让人为之着迷、沉醉。

《精忠报国》王天民饰李夫人

秦腔名角(左起第一排:杨令俗、王天民、宋上华;第二排:苏玉琴、苏蕊娥;第三排:王蔼民)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每日两餐,上午是稀饭馒头咸菜,下午是油泼面,偶尔会带全家吃一顿羊肉泡。他对母亲极其孝顺,每次离家去剧社或演完戏回到家,都要先向母亲问安,每月薪金也悉数交其保管。母亲患病期间,他侍奉于侧,擦屎倒尿洗裤子,从不厌烦。
青少年时,他总穿着一身黑布制服,头戴学生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旧如此。以他的成就,在易俗社算得上德高望重,别人赞美他,他反倒像受了批评,面红耳赤地说:“没啥,红花还要绿叶配么。”他心地纯良,别人挤兑他,旁观者愤愤不平,他竟浑然不觉,相反却显出几分稚气,有时以大师哥的身份与入科不久的小师弟们逮瞎门儿、捉迷藏,有时开玩笑吃了亏还哭鼻子。

《复汉图》王天民饰演阴丽华
舞台上,王天民艺高人胆大,从不怯场,但下了舞台却异常胆小,行为谨慎,常常夜戏散场回家,不是带师弟做伴儿,便是请有武功的师哥做“保镖”。范紫东先生1946年写《京兆画眉》,说:“天民胆小,适合演京兆夫人。”那时他早已是蜚声剧坛的大演员了,更是30出头的精壮小伙子。王天民的胆小从何而来呢?多年以后,他对学生全巧民透露,他并不是天生这样的,1937年易俗社第二次赴北平演出,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易俗社全体员生正在戏校观摩演出,一时间炮声四起,气氛恐怖,王天民被惊到了。他对全巧民说:“人有三魂七魄,老师少了一魄。”半是戏言半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