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论语》有云:三十而立。孙仁玉10岁开蒙,而志于学,30岁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可谓悲喜交集。
是年夏秋之交,孙仁玉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当时他因参加县府举办的算学讲习班,便将7岁的儿子傅华送去岳父家照管,万没想到,小傅华骑马时意外跌落受伤,回家后的第三天便夭折了。
秋天恢复科举,孙仁玉强忍丧子之痛,赴省城应试,考中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第48名举人。消息传来,雨金镇一片欢腾,乡人蜂拥至十里之外的南屯渡口,迎接孙举人荣归故里。时近中午,河面上一条船缓缓驶来,有人喊:“举人回来了!”孙仁玉披红挂彩站在船头。霎时间,锣鼓声、鞭炮声一齐响起来,把孙仁玉惊了个目瞪口呆,随之而来的却是止不住的泪水。上了岸,孙仁玉对着迎接他的乡亲们磕了三个头,这才被大伙簇拥着回了村子。按惯例,中举后颁赐360两铺堂银,仁玉除答谢乡亲外,又为四爷和自家翻修了宅院,两家修的一模一样,同是中等四合院。
虽然中了举人,但孙仁玉无意于仕途,他一直以来倾心教育,想改变农村愚昧的状况。那一年,陕西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味经、崇实、宏道三家书院合并,成立陕西宏道高等学堂,位于三原县城。孙仁玉受聘为宏道学堂史地教员,并任职斋务长。
如果说之前孙仁玉对戏曲的喜爱还略显懵懂,而从宏道学堂始,他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来达到教育启迪的目的。他曾对同窗好友冯孝伯说过:“为什么我对戏文感兴趣?爱就爱它是读书人写的,却能让不识字的人听懂、看懂,这是《朱子集注》无法比拟的。”心思已定,孙仁玉白天教书,晚上钻研元曲、宋词、明传奇,而他的周围也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范紫东、李约祉、李仪祉、于右任,他们是孙仁玉在宏道高等学堂的学生,亦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多年以后,他们将以一个集体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戏剧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