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治会”风波
1922年1月,社员大会再次推举高培支为社长。他以自己生性戆直,事过认真,恐与同仁冲突有伤感情,避不应选。但选举过去10多天,社内无人主事,而旧历年关将近,社务繁忙,不得已,高培支只有就任。
经过前一届任职的经验,高培支知道,这个社长很不好干,而他又决不能敷衍,“盖不任事则已,一经任事,则无论制度若何,名义若何,全社100余人之安危利害,咸责备于一人之身”。
没想到,第二个月就出事了。当时甲班学生在汉口,西安本社演出由乙班勉强支撑,但艺术水准退化,入不敷出,个别学生少不更事,心怀野心,密谋拉班出走。高培支管理学生一向严厉,心急性躁,面斥人非,对老社员也不留情面。遂开评议会,果断开除了庶务员庞文华,犯规学生阎宝华、何注易,社风为之一肃。不久甲班回陕,演出逐渐走入正轨。高培支以为危局已过,不想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1923年3月,以刘迪民为会长,王安民、刘毓中为副会长的学生自治会成立。这原本是一个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却出现了甲班大学生欺压丙班小学生的现象。丙班学生不服,报告社长,以作抵制。王安民等先发制人,不依社章,私自开会,并殴打了小学生韩佐国、朱训俗。晚间,高培支、师子敬召韩佐国问话,看他走路腿有点跛,再三追问,韩不敢说,又问朱训俗,才说被甲班的学生打了。高培支又急又气,第二天,召集学生开会训话,讲自治会之意义,“遇事功须自策自励,遇过失须自怨自艾,遇夸须自谦,遇谤须自修;对待同学须相亲相爱,相友相助,方合自治之宗旨”。会议决定,学生自治会暂行解散。9月,高培支奉令,为陕西省图书馆到京、津、沪、杭等地购买图书,并考察各省图书馆事务,提出辞职。评议处以任期未满,举评议长吕南仲代理社务。
吕南仲任内,对学生管理宽严不均,乙班学生常向高培支诉苦。高培支和李约祉商议,起草全体加薪的方案,令甲班个别学生不满。在学生大会上,高培支说:“大小学生,如一家兄弟,必须一视同仁,方能各得其所。此次全体均加,有何不公?难道依吕社长的办法,令小学生不能维持,铤而走险吗?”但王安民等以请长假相要挟,加薪举措未能实行。据易俗社《编年记事》载:“大学生跋扈,社长权柄授人,社务废弛由此始矣。”
1924年以后,演员中坚力量苏牖民、王安民、刘毓中先后出走,或自组班社,或入江湖戏班。每念及此,易俗社同仁无不惋惜。1927年,社里债务纠缠,大学生有烟瘾者甚多,有社员提议变卖戏箱,先还紧账,暂行解散。复举高培支为社长,高培支坚辞。编辑李斡城痛心地说:“培支两任社长,坚苦耐劳,成绩卓著,假若十二年(作者注:指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不辞职,维持至今,必无今日之举。”故一再推选他出任社长,设法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