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查内容

(三)调查内容

1.生物学性状调查

在生长期间,调查品种发芽期、开叶期、成熟期、止芯期、硬化期和落叶期等。发芽率:春季在稚蚕期对各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5株树,从中各选2根条、计10根条,分别调查总芽数、发芽数计算其发芽率。

芽类比率:即调查其生长芽和止芯芽的比率,在壮蚕期结合产叶量调查,每品种抽样5株调查其生长芽和止芯芽数,并求得这两种芽各占发芽数的百分率。

条数、条长:选有代表性的5株,调查其发条数(条长在50厘米以下者不计),求得总条数及平均发条数,并量其总条长推算平均株条长和每根条长。

2.产叶量调查

春季:在春蚕5龄盛食期一次采叶称重调查,但在调查前,在同一试验区内各品种选一个代表行调查条、梢、叶、椹的重量,计算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由此推算片叶所占重量。此数作经济性状的参考。春季产量应以芽叶量计数。

夏、秋季:各地根据养蚕次数和时间来调查叶量。调查方法:夏蚕疏芽,采去枝部的脚叶5片。早秋采叶占条长的1/2,中秋采着叶条长的1/2,晚秋条梢部留5~6片,其余全部采完。各次产叶量累加作为夏秋季的产叶量。

在产叶量调查时,每小区分别称重记载,以便生物学统计测定其各品种的差异显著性,作为分析各品种产叶量的依据。

3.叶质鉴定

(1)生物鉴定:即进行采叶养蚕试验。栽植后第三年开始春季和中秋养蚕,以全面鉴定其春、秋的叶质。

①桑品种叶质鉴定,可分早生桑和中晚生桑的比较试验;供试蚕品种应分区域性,以生产上现行的春、秋用种为材料。

②早生桑品种比较鉴定,1~3龄分别用供试桑品种,对照种用早生桑区域性的现行早生桑,4~5龄统一用荷叶白或当地现行的中生桑。中晚生桑比较鉴定,1~3龄用统一的荷叶白或区域的现行桑品种,4~5龄分别用供试桑品种。

③每一桑品种为一大区,每大区收蚁1.2克(重复4小区)。早生桑比较鉴定,1~3龄各小区域饲养0.3 克,分别桑品种给桑,4~5龄每小区饲养400头,用统一桑品种给桑。中晚生桑比较鉴定,1~3龄用统一品种饲养,4龄开始每小区饲养400头,分别用供试桑品种给桑。

④各桑品种采叶:叶位、叶色、成熟度力求一致,采叶时间、贮藏时间均须相同,做到分别采摘、贮藏、给桑。防止混杂差错,当日用叶当日结清,不用陈叶。

⑤饲养方法同普通丝茧育。需行制种考察的,其饲养方法同种茧育。其消毒防病均须一致。

⑥调查项目:全龄经过、全龄用桑量、4龄起蚕结茧率、死笼率、产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

⑦丝质检验:应将各桑品种饲养的全区鲜茧装入纱布袋内,挂上标签,写明单位、期别、桑品种名、鲜茧重量,送交烘茧和缫丝试验单位,检验上茧率、产丝量、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纤度等。

(2)叶质分析:供分析的桑叶取样方法。

①早生品种:

春季:在3龄期,各小区选一代表株,在该株条长1/2以上,采止芯芽的第二叶位(自芽基部向上数)一片叶,4区共采鲜叶重(剪去叶柄,下同)50克,及时烘干供分析之用(下同)。

秋季:在中秋蚕的3龄期,各小区选一代表株,采该株条梢部第3~4叶位两片叶,4小区混合称重50克。

②中晚生品种:

春季:在5龄盛食期,各小区选一代表株,采该株条长1/2以上的止芯芽10个,除去叶柄及青梗,4区混合称重50克。

秋季:在中秋蚕5龄盛食期,各小区选一代表株,从该株上选一中等条,采第6~10叶位5片叶,4区混合称重50克。

上述所采的品种叶编号烘干(不超过80℃),用塑料袋包装好,及时送交有关单位测定桑叶中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等。有条件的点,可进行有关氨基酸测定,提供生物鉴定参考。

4.抗逆性调查

(1)抗病性:全株性病害如萎缩病、青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等,依病害发生的时间,观察调查病害危害程度,以株为单位计算其发病率。枝条病害,如细菌病、青枯病、芽枯病等,以枝条数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叶部病害,可以按发病率高低,划分等级加以计算评定(表2.16)。

表2.16 桑树品种抗病性调查表

(2)抗旱性:在发生旱象时,调查各品种的生长势、枝条长、顶芽停止生长期、叶片萎凋程度、硬化迟早、黄落叶程度,以评定其抗旱程度,可用强、中、弱、易旱4个等级表示。

(3)抗寒性:在冬季落叶后到来春发芽前,对桑树的势、枝条、枝干及全株进行冻害调查,计算其冻害百分率、抗寒的程度评定,仍以上述4个等级划分。

(4)其他:抗虫性、抗风性、抗涝性、抗盐碱性等各鉴定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评定,仍以上述4个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