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试验总结

(二)2010—2012年试验总结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目的

根据《蚕种管理办法》和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鉴定、评价新选育蚕品种(组合,下同)在我国不同蚕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国家蚕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1.2 试验组别设置

根据我国蚕桑生态区划及当前生产实际,国家桑蚕品种试验设2个鉴定区组,即A组和B组,每组设7个实验室鉴定点和4个农村生产鉴定点。A、B两组共11个实验室鉴定点和8个农村鉴定点(部分鉴定点同时承担两个组的试验)。A组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鉴定点组成,B组由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鉴定点组成。

茧丝质检定设2个鉴定点,即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和中国干茧公证检验南充实验室。

1.3 承试单位

每组每季试验均为7个实验室鉴定点,4个农村生产鉴定点,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东和广西10个省(区)。承试单位清单见表3.91。

表3.91 国家桑蚕品种鉴定试验承试单位

1.4 参试品种

2010—2012年共有8对品种(其中新品种5对,对照品种3对)参加国家桑蚕品种鉴定试验,每对品种连续试验两年为一届,对照品种由试验主持单位组织提供,试验中途不更换蚕品种来源。试验时间和参试品种见表3.92。

表3.92 2010—2012年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参试品种

注:CK表示该品种为对照品种。

1.5 试验设计

各试验点每年均按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试验方案进行鉴定试验并统计数据。

实验室鉴定每个鉴定点每对品种饲养正、反交各1.5克蚁量,饲育到3龄止桑后到4龄饷食一足天内各数取5区蚕(即5个重复),每区400头。生产鉴定每个鉴定点每对品种饲养正、反交各2盒/张,共4盒/张。

春用品种在终熟后第7天、夏秋用品种在终熟后第6天采茧。实验室鉴定样茧量为每对品种2000粒普通鲜毛茧,生产鉴定样茧量为每对品种12千克,烘干后分成两份,分别送南充和镇江两个茧丝质鉴定单位鉴定。

1.6 统计分析

对各鉴定点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以及品种表现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确保汇总质量;用变异系数CV表现各鉴定点间试验成绩差异度。应用SPSS18.0软件对鉴定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所用比对分析数据为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相同时间和地点试验的有效成绩(可能与品种的两年成绩均值不同)。

2 试验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2.1 2010年只进行了秋季试验,A组有野三元、丝雨二号和川蚕23号3对新品种,对照种为871×872;B组有桂蚕2号1对新品种,对照种为9·芙×7·湘。实验室鉴定中,陕西周至鉴定点调查项目与试验方案不符,该鉴定点成绩舍弃;川蚕23号蚕种发到江苏海安鉴定点后催青死卵较多,未进行后续试验。生产鉴定中,野三元品种鉴定试验只有1个鉴定点成绩有效,其他鉴定点由于时间安排、催青或样茧邮寄的原因未能按照试验方案执行;江苏海安邮寄到南充茧丝质鉴定单位的样茧(包括3个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丢失,该鉴定点茧丝质成绩舍弃,各品种茧丝质成绩为3个鉴定点成绩均值。

2.2 2011年进行了春、秋两季试验,A组有野三元、丝雨二号和川蚕23号3对新品种,对照种春季为菁松×皓月,秋季为871×872,A组所有实验室和生产鉴定点成绩均有效。B组进行了秋季试验,有桂蚕2号和粤蚕6号2对新品种,对照种为9·芙×7·湘。粤蚕6号在广西宜州鉴定点试验时,正交上蔟前大量死亡,试验成绩无效,该品种成绩为3个鉴定点数据均值。

2.3 2012年A组和B组的所有鉴定点成绩均有效。

2.4 茧丝质成绩来自镇江和南充2个茧丝鉴定单位,其中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和万米吊糙数据为南充丝质鉴定成绩。

2.5 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试验方案中均未涉及健蛹率指标,试验数据中的健蛹率成绩是2012年由丝质鉴定单位根据干茧情况统计出,仅供参考。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室鉴定成绩

A组两年春季鉴定成绩显示,4对品种中,野三元的万蚕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和茧层率排名第一,4龄起蚕虫蛹率、净度和解舒率排名第四;丝雨二号的净度最好,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最大;川蚕23号的四龄起蚕虫蛹率和解舒率最高,万蚕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茧层率、茧丝长和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最小(表3.93)。

表3.93 A组春季实验室鉴定主要成绩

A组两年秋季鉴定成绩显示,4对品种中,野三元的万蚕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茧层率和茧丝长成绩最好,4龄起蚕虫蛹率、解舒率和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最小;丝雨二号净度和解舒率最高;川蚕23号4龄起蚕虫蛹率最高,万蚕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茧层率和茧丝长成绩最低(表3.94)。

表3.94 A组秋季实验室鉴定主要成绩

B组两年鉴定成绩显示,桂蚕2号万蚕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茧层率、茧丝长和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比9·芙×7·湘大,4龄起蚕虫蛹率、净度和解舒率比9·芙×7·湘小;粤蚕6号4龄起蚕虫蛹率、万蚕产茧量、净度、解舒率、鲜毛茧出丝率、茧层率和茧丝长均比9·芙×7·湘成绩好,茧丝纤度均方差比9·芙×7·湘小(表3.95)。

表3.95 B组实验室鉴定主要成绩

3.2 生产鉴定

两年春季鉴定成绩显示,野三元张/盒种产茧量和健蛹率最小,川蚕23号健蛹率最高;两年秋季鉴定成绩显示,野三元张/盒种产茧量最多,川蚕23号张/盒种产茧量最少,桂蚕2号和粤蚕6号张/盒种产茧量比9·芙×7·湘多,粤蚕6号健蛹率比9·芙×7·湘高(表3.96)。健蛹率指标仅在2012年由茧丝质鉴定单位调查,数据不完整,仅供参考。

表3.96 生产鉴定主要成绩

4 品种评价

4.1 野三元

春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6.92%,接近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21.35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23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6.01%,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9.82%,与对照品种成绩相当;茧层率24.94%,达到并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314.45米,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32dtex,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97)。

表3.97 野三元春期实验室指标

注: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下表同。

秋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89.11%,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18.79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90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1.24%,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8.97%,与对照品种成绩相当;茧层率24.18%,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290.79米,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长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81dtex,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表3.98)。

表3.98 野三元秋期实验室指标

春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4.82千克,接近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3.45分,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解舒率63.58%,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表3.99)。

表3.99 野三元春期生产指标

秋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8.19千克,高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净度95.62分,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解舒率70.64%,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表3.100)。

表3.100 野三元秋期生产指标

注:野三元只有2011年秋季有效试验成绩。

4.2 丝雨二号

春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7.48%,高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万蚕产茧量20.97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6.73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81.46%,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9.12%,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3.68%,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284.47 米,显著短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48dtex,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101)。

表3.101 丝雨二号春期实验室指标

秋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2.44%,接近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18.38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5.49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9.26%,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8.69%,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3.18%,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229.73米,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长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53dtex,达到审定标准,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表3.102)。

表3.102 丝雨二号秋期实验室指标

春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6.54千克,接近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5.39分,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解舒率69.44%,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表3.103)。

表3.103 丝雨二号春期生产指标

秋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8.67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79分,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解舒率72.39%,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104)。

表3.104 丝雨二号秋期生产指标

4.3 川蚕23号

春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8.1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19.95千克,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74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82.56%,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7.77%,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2.22%,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087.93米,显著短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49dtex,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表3.105)。

表3.105 川蚕23号春期实验室指标

秋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3.70%,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17.27千克,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60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8.91%,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7.70%,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2.14%,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100.41米,显著短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81dtex,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表3.106)。

表3.106 川蚕23号秋期实验室指标

春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5.68千克,接近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3.51分,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解舒率73.23%,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107)。

表3.107 川蚕23号春期生产指标

秋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4.34千克,接近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5.18分,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解舒率76.68%,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表3.108)。

表3.108 川蚕23号秋期生产指标

4.4 桂蚕2号

夏早秋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2.43%,接近对照品种成绩;万蚕产茧量16.44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4.98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2.67%,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6.61%,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1.99%,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035.42米,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长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89dtex,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109)。

表3.109 桂蚕2号夏早秋期实验室指标

夏早秋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4.59千克,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5.76分,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解舒率70.43%,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成绩(表3.110)。

表3.110 桂蚕2号夏早秋期生产指标

4.5 粤蚕6号

夏早秋期实验室鉴定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92.97%,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万蚕产茧量16.09千克,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6.01分,达到审定标准;解舒率76.38%,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鲜毛茧出丝率16.88%,显著大于照品种成绩;茧层率21.91%,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长1026.97米,达到审定标准并显著长于对照品种成绩;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78dtex,接近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表3.111)。

表3.111 粤蚕6号夏早秋期实验室指标

夏早秋期生产鉴定指标:张种产茧量34.71千克,显著大于对照品种成绩;净度96.04分,大于对照品种成绩但不显著;解舒率69.22%,接近对照品种成绩(表3.112)。

表3.112 粤蚕6号夏早秋期生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