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品种鉴定点的布局
2025年09月26日
2 桑品种鉴定点的布局
2.1 桑品种鉴定点的设置
桑品种鉴定点的设置必须以蚕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栽培习惯和饲育形式作为主要依据。全国分为华南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淮海河流域和北方干旱地区等几个大蚕区,各大蚕区都有自己特定的气候、土壤、栽培习惯和饲育形式。因此,桑品种鉴定的设置,要根据桑品种的生态特性,与各地区的特点,合理布局。
2.2 鉴定点的选择条件
鉴定点一般可附设在省区、地市县的蚕桑研究单位或国营蚕种场、国营桑树良种繁育场。鉴定点既是桑品种鉴定基地,又是所在蚕区优良桑品种生产繁育基地。因此,鉴定点的选择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和栽培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
(1)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在鉴定过程中,要进行田间设计,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以及养蚕饲料鉴定等,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同时,写出品种评价综合报告,因此,各鉴定点必须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和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来担负这项工作,确保鉴定任务顺利完成。
(2)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饲育形式具有代表性。鉴定点所在地除地理位置要适中,交通方便外,更主要的要与所在蚕区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饲育形式基本相同或接近,能客观反映参鉴品种的特性。
(3)具有符合桑品种鉴定试验的土地。桑品种鉴定时,每个品种约需0.4亩试验地,若每期供试品种以6~10个计算,即需3~4亩(1亩≈667米2)试验地。同时还需备用参鉴品种的繁殖苗地和良种示范桑园的土地。
(4)具有进行养蚕饲料试验的设备条件。参鉴桑品种在栽植后第三年开始进行叶质鉴定,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养蚕一次,连续进行两年,以全面鉴定其春、秋的叶质。因此必须要有一定设备的蚕室、蚕具和其他养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