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结果报告(第五号)
全国桑蚕品种鉴定网点于1985—1986年,以现行春用品种华合×东肥,现行夏秋用品种东34×苏12为对照,对安徽农学院蚕桑系育成的双限性品种花茂×锦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四元杂交种蜀31×川62(753·731×川26·春42)2对春用蚕品种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研菁×日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科7×康2、江苏省无锡西漳蚕种场选育的单限性品种75新×朝霞(75新×7532)3对夏秋用蚕品种,进行了两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
1986年11月25日至30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召集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湖北、陕西等8个省的饲养鉴定与丝质鉴定共16个单位举行桑蚕品种国家审定第八次鉴定会议。对上述5对品种两年来的饲养鉴定与丝质鉴定成绩进行了汇总、分析,综合概评如下。
花茂×锦春:孵化尚齐,各龄眠起、上蔟较齐一,全龄经过、5龄经过与对照相仿,强健好养。限性皮斑清晰,与雌雄性别相符。食桑量、全茧量、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相仿。茧层率(24.16%)与万头茧层量均比对照提高5.20%(指数);茧丝长1356米,比对照长175米。净度93.74分,茧丝纤度2.768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较小,为0.643D。解舒率第一年为61.85%、第二年为62.77%,平均为62.31%,比对照的71.74%低9.43%(实数),低于审定标准;但解舒丝长达842米,与对照相仿。双宫茧稍多,普通茧质量百分率稍低,加上解舒较差,出丝率两年平均为17.42%,低于对照(17.80%);万头产丝量与50千克桑产丝量比对照低2%~3%。
此外,纯种饲养观察表明,花茂的死笼率偏高。
蜀31×川62:孵化、各龄眠起、上蔟均较齐一。龄期经过、生命力与对照相仿。蚕体粗壮,强健好养。全茧量较大,茧层率(24.95%)、出丝率(18.48%)均超过对照。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4%、10.93%、5.50%。茧丝长1346米,比对照长165米。净度第一年为94.02分、第二年为92.69分,平均为93.35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2.886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达0.748D略偏大。解舒率第一年为58.98%、第二年为62.23%,平均为60.61%,比对照的71.74%低11.13%(实数),低于审定标准;解舒丝长822米,比对照短22米。食桑量稍多,50千克桑产茧量比对照低2.6%,50千克桑产丝量与对照相仿。茧幅整齐度略低于对照。
此外,较原种易饲养。
研菁×日桂:孵化、各龄眠起、上蔟均齐一。5龄经过、全龄经过与对照相仿。对叶质与不良环境适应较广,好养。全茧量与对照相仿、茧层率24.11%、出丝率17.38%,均占参鉴品种首位。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70%、20.26%、14.11%。茧丝长1175米,比对照长118米。解舒率与净度地区间、年度间开差不大,平均达70.52%与94.59分;茧丝纤度2.318D,均符合审定标准。由于结茧率略低,食桑量略多,万头茧产量与50千克桑产茧量两项分别比对照低1.62%、6.74%。
此外,在叶质较好的条件下,较易发生三眠蚕;纯种饲养观察表明,如5龄给予潮叶,研菁较易发生细菌病。
科7×康2:孵化、各龄眠起、上蔟较齐一,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茧型较大且匀正,茧层率(23.11%)与出丝率(16.65%)均超过对照。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67%、22.80%、22.68%、14.94%。茧丝长1120米,比对照长220米;解舒丝长794米,比对照长86米。解舒率第一年为72.78%、第二年为69.67%,平均为71.22%,但地区间开差稍大;净度93.83分,茧丝纤度2.455D。三项丝质成绩均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达0.627D,稍偏大。对叶质要求较高,体质欠强,结茧率与虫蛹率比对照低2%左右(实数)。食桑量略多,故50千克桑产茧量也比对照约低2%。
此外,少数点发现5龄与5龄后期有少量小蚕、5眠蚕及血液型脓病发生;纯种饲养观察表明,用叶偏老时,康2的1~2龄期会发生一定数量的小蚕。
75新×朝霞:孵化、各龄眠起、上蔟均齐一,5龄经过比对照约长半天。体质强健,食桑旺盛,好养。正交(75新×朝霞)限性皮斑清晰,与雌雄性别相符。茧型大、全茧重、茧层率(22.48%)与出丝率(15.80%)均超过对照。除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相仿外,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99%、24.48%、20.92%、11.41%。茧丝长1086米、解舒丝长868米,分别比对照长186米、160米。解舒率高,两年平均达80.18%,超过对照;茧丝纤度2.517D。这两项丝质成绩符合审定标准。净度地区间开差较大,第一年为90.78分、第二年为89.86分,两年平均为90.32分,低于审定标准;双宫茧特多,普通茧质量百分率比对照低4%以上。
此外,据江苏省反映在批量繁育中发现易发生生种。
鉴定成绩见附表。
附表1.1985—1986年两年春期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成绩汇总表(一、二)(表3.19、表3.20)
附表2.1985—1986年两年早秋期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成绩汇总表(一、二)(表3.21、表3.22)
附表3.早秋期多年多地品种鉴定解舒率成绩的方差分析(表3.23、表3.24)
附表4.早秋期多年多地品种鉴定净度成绩的方差分析(表3.25、表3.26)
全国蚕品种鉴定第八次工作会议
1986年11月30日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