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试验总结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方法
对参试蚕品种(杂交组合)在我国不同蚕区的强健性、茧质、丝质和综合经济性状进行对比试验。调查的项目、时间、内容及方法均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发布的《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和《国家桑蚕品种试验生产鉴定实施方案》要求进行。
1.2 试验组别和鉴定点设置
设2个鉴定区组,即A组和B组。A组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鉴定点组成,承担该区域春用和中秋用品种的鉴定;B组由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鉴定点组成,承担该区域夏早秋用品种的鉴定。每组设7个实验室鉴定点,5个农村生产鉴定点。共计11个实验室鉴定点(不含点次的重复),10个农村生产鉴定点。鉴定点设置情况见表3.164。
表3.164 国家桑蚕品种鉴定试验承试单位
茧丝质检定设2个鉴定点,即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和中国干茧公证检验南充实验室。
1.3 参试品种
2017—2018年共完成5对新品种的鉴定试验,每对品种连续试验两年,A组对照品种春期为菁松×皓月,秋期为秋丰×白玉,B组对照品种为9·芙×7·湘。参试新品种完成进程见表3.165。
表3.165 第4批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完成情况
1.4 试验设计
实验室鉴定每个鉴定点每对品种饲养正、反交各1.5克蚁量,4龄饷食后一足天内各数取5区蚕(即5个重复),每区400头。生产鉴定每个鉴定点每对品种饲养正、反交各5盒/张,共10盒/张。
春用品种在终熟后第7天、夏秋用品种在终熟后第6天采茧。实验室试验样茧量为每对品种2000粒普通鲜毛茧,烘干后分成两份,分别送南充和镇江两个茧丝质检测单位鉴定。生产试验只统计生产情况,不进行茧丝质鉴定。
1.5 统计分析
对各鉴定点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以及品种表现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确保汇总质量;用变异系数CV表现各鉴定点间试验成绩差异度。应用SPSS19.0软件对鉴定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所用比对分析数据为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相同时间和地点试验的有效成绩。
2 试验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实用孵化率由江苏镇江鉴定点调查,其他鉴定点不调查该项指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由四川南充茧丝质鉴定点调查,江苏镇江茧丝质鉴定点不调查。
(2)个别鉴定点试验期遇不良天气,桑叶质量差,或者遭遇脓病、细菌病、僵病等,造成试验成绩偏低,但考虑到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不良环境更能筛选出优良品种,故除年会商定舍弃的成绩外,其他偏低成绩仍正常进行汇总。
(3)2017年特殊情况说明:四川高县鉴定点爆发蚕病,川山×蜀水受损严重,成绩不计入汇总,仅供参考。云夏3×云夏4在广西宜州鉴定点不适应当地气候,发生严重蚕病,成绩不计入汇总,仅供参考。云南楚雄秋季气候异常高温,蚕不结茧情况严重,试验数据不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成绩,该鉴定点没有上报秋季试验数据。
(4)2018年特殊情况说明:秋季试验中,浙江杭州实验室鉴定点发生农药中毒,未上报试验成绩。云夏3×云夏4、韶·辉×旭·东两个品种在广西南宁实验室鉴定点的4龄起蚕虫蛹率≤60%,不列入汇总成绩,仅供参考。广西宜州生产鉴定点气候异常,蚕病严重,试验成绩不能反映品种真实性状,不列入汇总成绩,仅供参考。
3 品种概评
3.1 云蚕11号
该品种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蚕区春用种。生物学性状描述:正交卵青绿色,卵壳黄色;反交卵灰褐色,卵壳白色。实用孵化率97.67%,蚁蚕黑褐色,有逸散性。小蚕发育齐整,各龄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蚕儿老熟齐涌,营茧速度快。茧形匀整,长椭圆形,茧色洁白。
2017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7.22%,比对照菁松×皓月低0.89%,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22.28千克,比对照增产3.87%,差异不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9.49%,比对照高0.10%,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4.13%,解舒率76.49%,净度93.10分,茧丝长1305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08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8.98千克,比对照增产4.39%,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5.60%,比对照低0.66%,差异不显著。
2018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6.42%,比对照菁松×皓月低1.04%,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20.60千克,比对照增产2.64%,差异不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9.43%,比对照高0.19%,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4.10%,解舒率75.52%,净度94.16分,茧丝长1232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723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5.91千克,比对照减产6.22%,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2.61%,比对照低1.79%,差异不显著。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6.82%,比对照菁松×皓月低0.95%,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21.44千克,比对照增产3.28%,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9.46%,比对照高0.15%,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茧层率24.12%,平均解舒率76.01%,平均净度93.63分,平均茧丝长1269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66D。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7.45千克,比对照减产0.98%,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健蛹率94.11%,比对照低1.23%,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表3.166)。
3.2 华康3号
该品种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品种,参加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蚕区春秋兼用种试验。生物学性状描述:正交卵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反交卵灰褐色,卵壳白色。春季实用孵化率98.10%,秋季实用孵化率97.94%。蚁蚕黑褐色,壮蚕体色青白,普斑。各龄发育及眠起整齐,发育快,盛食期食桑旺盛,老熟齐涌。营茧快,茧型大,长椭圆形,颗粒匀整,茧色洁白。
2017年春季试验中,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6.70%,比对照菁松×皓月低1.41%,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22.45千克,比对照增产4.66%,差异不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7.90%,比对照低1.49%,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2.43%,解舒率78.68%,净度93.94分,茧丝长1336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81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9.74千克,比对照增产6.43%,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8.05%,比对照高1.79%,差异不显著。秋季试验中,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6.01%,比对照秋丰×白玉高0.29%,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9.20千克,比对照增产9.97%,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7.70%,比对照高1.19%,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2.47%,解舒率80.87%,净度95.12分,茧丝长1239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09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7.83千克,比对照增产17.81%,差异显著;健蛹率95.36%,比对照低1.40%,差异不显著。
2018年春季试验中,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7.11%,比对照菁松×皓月低0.32%,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20.93千克,比对照增产4.29%,差异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8.22%,比对照低1.02%,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2.23%,解舒率78.68%,净度95.43分,茧丝长1289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01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8.92千克,比对照增产1.65%,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8.23%,比对照高3.83%,差异不显著。秋季试验中,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4.57%,比对照秋丰×白玉低0.15%,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8.37千克,比对照增产14.17%,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7.78%,比对照高1.58%,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2.59%,解舒率78.74%,净度94.82分,茧丝长1192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38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3.82千克,比对照增产23.79%,差异显著;健蛹率95.66%,比对照高4.53%,差异显著。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春季试验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6.91%,比对照菁松×皓月低0.87%,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21.69千克,比对照增产4.48%,一年差异不显著,一年差异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8.06%,比对照低1.26%,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茧层率22.33%,平均解舒率78.68%,平均净度94.69分,平均茧丝长1313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91。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9.33千克,比对照增产4.01%,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健蛹率98.14%,比对照高2.81%,两年差异均不显著。秋季试验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5.29%,比对照秋丰×白玉高0.07%,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18.79千克,比对照增产11.98%,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7.74%,比对照高1.39%,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茧层率22.53%,平均解舒率79.81%,平均净度94.97分,平均茧丝长1216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24。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5.83千克,比对照增产20.56%,两年差异均显著;平均健蛹率95.51%,比对照高1.57%,一年差异不显著,一年差异显著(表3.167)。
2017年9月,分别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学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个试验点对华康3号进行了BmNPV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mNPV对华康3号的LC50为5.41×1011个/毫升,是对照品种菁松×皓月LC50值的3×105倍,秋丰×白玉LC50值的2.4×105倍,新品种的耐病力显著增强(试验成绩见支撑材料)。
3.3 川山×蜀水
该品种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蚕区秋用种。生物学性状描述:正交卵青绿色,卵壳黄色;反交卵灰褐色,卵壳白色。秋季实用孵化率96.88%。蚕卵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有逸散性。小蚕发育齐整,各龄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老熟齐涌,营茧速度快,茧形长椭圆,大小匀整,茧色洁白。
2017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4.06%,比对照秋丰×白玉低1.66%,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8.79千克,比对照增产7.56%,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8.50%,比对照高1.99%,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3.35%,解舒率80.64%,净度95.42分,茧丝长1261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07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94千克,比对照增产2.46%,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3.41%,比对照低2.26%,差异不显著。
2018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5.07%,比对照秋丰×白玉高0.35%,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8.41千克,比对照增产14.42%,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8.54%,比对照高2.34%,差异极显著。茧层率23.31%,解舒率80.81%,净度95.11分,茧丝长1192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29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58千克,比对照增产19.25%,差异极显著;健蛹率91.08%,比对照低0.05%,差异不显著。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4.57%,比对照秋丰×白玉低0.66%,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18.60千克,比对照增产10.88%,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8.52%,比对照高2.17%,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茧层率23.33%,平均解舒率80.73%,平均净度95.27分,平均茧丝长1226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18D。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76千克,比对照增产10.17%,一年差异不显著,一年差异极显著;平均健蛹率92.25%,比对照低1.16%,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表3.168)。
3.4 云夏3×云夏4
该品种为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蚕区夏秋用种。正交卵青绿色,卵壳黄色;反交卵灰褐色,卵壳白色。秋季实用孵化率97.93%。蚕卵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有逸散性,小蚕有趋密性,壮蚕体色青白,姬蚕。茧形长椭圆,大小匀整,茧色洁白。
2017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0.17%,比对照9·芙×7·湘低5.18%,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7.07千克,比对照增产5.28%,差异不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6.72%,比对照高0.36%,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2.72%,解舒率73.38%,净度93.03分,茧丝长1202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597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50kg,比对照减产0.47%,差异不显著;健蛹率85.81%,比对照低3.89%,差异不显著。
2018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1.24%,比对照9·芙×7·湘低1.59%,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5.68千克,比对照增产9.27%,差异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7.35%,比对照高0.32%,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3.02%,解舒率77.02%,净度91.59分,茧丝长1088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12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1.81千克,比对照减产3.02%,差异不显著;健蛹率87.22%,比对照低6.78%,差异不显著。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0.71%,比对照9·芙×7·湘低3.38%,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16.38千克,比对照增产7.13%,一年差异不显著,一年差异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7.04%,比对照高0.34%,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茧层率22.87%,平均解舒率75.20%,平均净度92.31分,平均茧丝长1145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05D。生产鉴定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16千克,比对照减产1.29%,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健蛹率86.52%,比对照低1.45%,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表3.169)。
该品种连续2年在广西宜州生产鉴定点的产量严重受损,在广西南宁实验室鉴定点也表现不佳,品种适应性存在问题。
3.5 韶·辉×旭·东
该品种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品种,参加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蚕区夏秋用种试验。生物学性状描述:正交卵青绿色,卵壳黄色;反交卵灰褐色,卵壳白色;实用孵化率98.58%。壮蚕体色青白,姬蚕。上蔟齐涌。茧形为长椭圆形,茧色洁白。
2017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5.14%,比对照9·芙×7·湘低0.20%,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6.91千克,比对照增产4.25%,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6.58%,比对照高0.23%,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1.53%,解舒率74.68%,净度94.84分,茧丝长1155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79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0.99千克,比对照减产3.76%,差异不显著;健蛹率86.95%,比对照高8.70%,差异不显著。
2018年实验室鉴定4龄起蚕虫蛹率95.20%,比对照9·芙×7·湘高2.37%,差异不显著;万头收茧量15.60千克,比对照增产8.71%,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17.13%,比对照高0.10%,差异不显著;茧层率22.73%,解舒率80.36%,净度95.37分,茧丝长1159米,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24D。生产鉴定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3.90千克,比对照减产3.35%,差异不显著;健蛹率91.35%,比对照低2.65%,差异不显著。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平均4龄起蚕虫蛹率95.17%,比对照9·芙×7·湘高1.08%,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万头收茧量16.26千克,比对照增产6.35%,两年差异均极显著;平均鲜毛茧出丝率16.86%,比对照高0.16%,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茧层率22.13%,平均解舒率77.52%,平均净度95.11分,平均茧丝长1157米,平均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452D。生产鉴定平均每盒/张蚕种收茧量32.45千克,比对照减产0.17%,两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健蛹率89.15%,比对照高3.03%,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表3.170)。
2019年5月,委托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学系对韶·辉×旭·东进行了BmNPV抗性鉴定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表明,BmNPV对韶·辉×旭·东的LD50为1.37×109个/毫升,是对照品种9·芙×7·湘LD50值的3200倍,新品种的耐病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