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公告第136号
川丰2号、川麦107、通单24、豫棉15号等100个农作物品种已经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0年11月10日
审定通过桑品种简介
(编者注:本次审定通过2个桑树品种编号国审蚕桑20000001~国审蚕桑20000002;9对桑蚕品种杂交组合编号国审蚕桑20000003~国审蚕桑20000011,见第三章。)
1.农桑12号
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00001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品种来源:北区1号/桐乡青。
特征特性:属鲁桑种,树型直立,树冠紧凑,发条数多,条长而直,平均条长180厘米,无侧枝,皮色黄褐,节形稍弯,枝条基部根原体明显突出,节距5厘米,叶序2/5,皮孔15~18/厘米2,小圆形、椭圆形,黄褐色。冬芽长三角形,紫褐色,芽尖稍离开枝条,副芽大而多。叶心脏形,深绿色,叶尖短尾,时缘乳头齿,叶基浅心形,叶长23.3厘米,叶幅22.7厘米,叶肉较厚,100厘米2叶重3克,叶面平而光滑,光泽较强,叶柄中粗,着叶向上斜伸,开雌雄花,花穗少。中熟型品种,在杭州栽植,发芽期3月19—20日,开叶期3月23日—4月15日,发芽率78.4%,成熟期4月28日—5月4日。抗桑黑枯型细菌病和黄化型萎缩病强于荷叶白,桑蓟马、红蜘蛛为害轻于荷叶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浙江省区试鉴定亩产桑叶1867千克,比荷叶白增产18.73%;万头蚕产茧层量3.97千克,比对照提高8.03%。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前要深耕、平整、开沟,施足基肥。
(2)可适当密植,行株距(1.2~1.5)米×(0.5~0.7)米,亩栽700~1000株。
(3)种植时宜搭配种植一定比例的早熟品种。
(4)长势旺盛,需要充足的肥水,以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的性能。
(5)春季花期遇多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缩小型菌核病。
(6)发根力强,可扦插。
(7)整枝、剪梢、修拳、剪穗条宜于立春前完成。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通过。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春季花期遇多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缩小性桑椹菌核病。
2.农桑14号
审定编号:国审蚕桑20000002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品种来源:北区1号/实生桑1号。
特征特性:属鲁桑种,树型直立稍开展,发条数多,枝条粗直而长,平均条长184厘米,无侧枝,皮色灰褐,枝条基部根原体明显突出,节距3.7厘米,叶序3/8,皮孔24~28个/厘米2,圆形、椭圆形,黄褐色。冬芽正三角形,棕褐色,着生紧贴枝条,副芽大而多。叶心脏形,叶色墨绿,叶尖短尾,叶缘乳头齿,叶基浅心形,叶长23.5厘米,叶幅20.5厘米,叶肉较厚,100厘米2叶重3.5克,叶面光滑稍平,光泽较强,叶柄中粗,长5.5厘米,着叶向上斜伸,开雌雄花,花穗少。中熟型品种,在杭州栽植,发芽期3月19—20日,开叶期3月21日—4月8日,发芽率79.6%,成熟期4月25日—5月3日。抗桑黑枯型细菌病和黄化型萎缩病强于荷叶白,桑蓟马、红蜘蛛为害轻于荷叶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浙江省区试鉴定亩产桑叶1871千克,比荷叶白增产29.78%;万头蚕产茧层量3.90千克,比对照提高6.12%。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前要深耕、平整、开沟,施足基肥。
(2)栽植密度以亩栽800株左右为宜。
(3)种植时宜搭配种植一定比例的早熟品种。
(4)长势旺盛,需要充足的肥水,以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的性能。
(5)发根力强,可扦插。
(6)整枝、剪梢、修拳、剪穗条宜于立春前完成。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通过。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长势较旺,枝条下部叶叶龄过长容易产生黄落叶,应及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