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新品种国家审定结果报告(第六号)
全国桑蚕品种鉴定网点于1987—1988年,以现行春用蚕品种华合×东肥和现行夏秋用蚕品种东34×苏12为对照,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中新1号×日新1号(双限性品种)和苏花×春晖、四川省蚕业制种公司选育的锦5·6×绫3·4(四元杂交种)3对春用蚕品种,湖北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黄鹤×朝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薪安×晶辉、江苏省浒关蚕种场选育的957×朝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秋丰×白玉(秋丰为限性品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选育的三新×5091等5对夏秋用蚕品种,进行了两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
1989年4月3—6日,本委员会在重庆市举行第八次会议。按部颁《桑蚕品种国家审定条例》(试行草案),对全国桑蚕品种鉴定试验网点提交的饲养鉴定、丝质鉴定成绩与鉴定结果报告,进行了审议。
会议同意鉴定试验网点对上述8对品种所作的综合评价。认为在8对品种中,以苏花×春晖、黄鹤×朝霞、秋丰×白玉3对品种的经济性状较为优良。
1.分品种综合概评
(1)苏花×春晖
春用二元杂交种。供鉴蚕种不良卵稍多,使孵化率受到影响;眠起、上蔟较齐一,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且匀,蛹体小,茧层厚,茧层率高。
茧丝质优良,茧层率25.90%,鲜毛茧出丝率19.58%,茧丝长1425米,均显著超过对照;解舒率76.58%,净度94.56分,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为0.577D;茧丝纤度第一年2.627D;第二年2.724D,两年平均2.676D,稍偏细。
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万头产茧量与对照相仿,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与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36%、13.46%与7.89%,但50千克桑产茧量略低,为对照的95.63%。
纯种少量饲养观察表明,原蚕较好养,但单蛾产卵数偏少,不良卵稍多。
(2)黄鹤×朝霞
夏秋用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强健好养,茧型中等、匀正。茧丝质全面优良,茧层率22.20%,鲜毛茧出丝率15.89%,茧丝长1082米,均显著超过对照;茧丝纤度2.443D,净度9438分,解舒率72.92%,均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较小,为0.512D。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50千克桑产茧量与对照相仿,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与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经对照提高6.46%、21.10%、22.18%与13.24%。
纯种少量试养繁育情况表明,原蚕容易饲养,单蛾产卵多、产附好。
(3)秋丰×白玉
夏秋用皮斑单限性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一,好养。茧型较大且匀。
茧丝质性状良好,茧层率21.51%、鲜毛生出丝率14.48%、茧丝长1046米,均超过对照;茧丝纤度2.563D、净度93.15分、解舒率71.72%,均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稍大,为0.566D。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与50千克桑产丝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73%、24.54%、18.12%与8.40%,50千克桑产茧量也略高于对照。
纯种少量试养繁育情况表明,秋丰体质偏弱,交配时易散对,产卵量中等。
2.审议意见
(1)苏花×春晖、黄鹤×朝霞、秋丰×白玉3对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供全国试养、推广。
(2)锦5·6×绫3·4作为现行生产用桑蚕品种重新审定,由本会印发鉴定成绩与综合概评,供各地参考。
附件:桑蚕品种国家审定鉴定成绩汇总表
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
1989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