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与分析
2.1 菁松×皓月经济性状的稳定性
国家蚕品种区试对照品种菁松×皓月2011—2017年成绩与1982年审定成绩比较结果见表1。与1982年审定值相比,菁松×皓月2011—2017年的洁净和解舒率保持较好,无明显变化(P>0.05);万头产茧量、茧层率、鲜毛茧出丝率和茧丝长显著低于1982年审定值(P<0.01),这四项指标在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四川南充和陕西周至鉴定点退化得比较明显,在2011、2013、2015和2016年降低程度显著;4龄起蚕虫蛹率显著高于审定值(P<0.01),其中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和安徽合肥鉴定点的虫蛹率达到98%以上,在2014、2015和2017年升高程度显著。
表1 菁松×皓月2011—2017年主要鉴定指标成绩与1982年审定成绩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数据由各鉴定点年度总结报告整理而来。
2.2 影响菁松×皓月主要鉴定指标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2011—2017年菁松×皓月主要鉴定指标成绩影响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至表5。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试验年份间菁松×皓月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产茧量、茧层率、鲜毛茧出丝率、茧丝长和解舒率无显著差异(P>0.05),年份间洁净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年份洁净成绩方差齐性检验,2012和2015年的洁净成绩较好(95分以上),2013和2014年的洁净成绩较差,分别为93.25分和93.07分(表3),造成年份间洁净成绩有波动。
2011—2017年不同实验室鉴定点间菁松×皓月的解舒率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虫蛹率、万头产茧量、洁净、茧层率、鲜毛茧出丝率和茧丝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表4)。对上述鉴定点间差异显著的鉴定指标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分析显示,江苏镇江鉴定点的万头产茧量、茧层率、鲜毛茧出丝率和茧丝长成绩较低;江苏海安鉴定点的万头产茧量和茧丝长成绩显著高于其他鉴定点的万头产茧量和茧丝长成绩(P<0.05),而4龄起蚕虫蛹率、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成绩在7个鉴定点中比较低;浙江杭州鉴定点的4龄起蚕虫蛹率最高,茧层率和茧丝长成绩较低;山东烟台鉴定点的鲜毛茧出丝率在7个鉴定点中最高,为20.20%,其他5个鉴定指标与其他鉴定点比处于中间位置;安徽合肥鉴定点的茧层率和鲜毛茧出丝率较高,其他4个鉴定指标成绩中等;四川南充鉴定点的洁净成绩最高,其他5个鉴定指标成绩不佳;陕西周至鉴定点的万头产茧量、鲜毛茧出丝率和茧丝长成绩较低(表5)。由于鉴定点自身养殖技术、条件和管理上的差异,菁松×皓月2011—2017年部分鉴定指标在各鉴定点的数据存在差异,造成鉴定点间成绩不平衡。
表2 2011—2017年菁松×皓月主要鉴定指标单因素(年份)方差分析
表3 菁松×皓月2011—2017年洁净成绩差异性分析
注: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4 2011—2017年菁松×皓月主要鉴定指标单因素(鉴定点)方差分析
表5 菁松×皓月不同鉴定点部分成绩差异性分析
注:同列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